第二十九章 全幽州最好的姑娘(2 / 2)

原本张宁只是想着可以一直陪伴在刘备身边就好,但刘备今天跟她说要明媒正娶,还要请自己的老师,天下闻名的大儒卢植先生来见证,这让她产生了不真实的幸福感。

感觉到自己对张宁有些亏欠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备索性扔下手中的事务,带着张宁在襄平城周围闲逛起来,视察了好几个聚集地。

如今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农夫们正忙着在晒谷场上晾晒麦子,由于今年风调雨顺,辽东这边迎来了期待中的大丰收,刘备二人一路走来所见的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垂髫的孩童,他们的脸上都满是幸福的笑容。

“这都是刘太守的恩德啊。”那些认识刘备的农夫们一个个恨不得把满肚子的好话都说给刘备听,但他们本身大字不识几个,也说不出什么新鲜话,往往念叨了半天,最后都汇聚成一句话,都是刘大人的恩德。

张宁见所有人都不住嘴地夸赞刘备,心中别提多高兴了,她笑得合不拢嘴,一双大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儿。

“哎,别这么说,官府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比起本太守,你们更要感谢天公作美,今年风调雨顺,还有最重要的,感谢你们自己一整年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用双手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每到一处,刘备都要详细询问亩产,而他得到的反馈也十分令人振奋,辽东如今的数百万亩农田几乎都被改造成了水浇地,在新式水车和大量农家肥的帮助下,平均亩产比过去翻了一番。

“别忘了把秸秆,还有其他杂草翻出来,在地里烧成灰,来年的土地会更肥沃。”满意归满意,但刘备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嘱咐,争取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

焚烧秸秆之后剩余的草木灰是天然的钾肥,但在以往,百姓们做饭和取暖都得用秸秆,所以利用到农田里的很少,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玄菟郡和辽东本地的煤矿被被大量开采,乌黑的煤炭每日源源不断地从地下被开采出来,又被大大小小的船只沿着河流运输到每一处百姓聚居的地方,辽东百姓终于可以奢侈地焚烧秸秆来补充地力了。

“若是天下处处都像辽东,那该多好?”张宁跟随刘备走在河岸边高高的堤坝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广袤农田,不禁轻叹一声。

刘备笑着指了指大梁水中整整齐齐排列,像是一个个巨大车轮般,还在不停地从河中提水上岸的水车,“这些水车,还有咱们用的曲辕犁,精铁农具,都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就把这些好东西推广到全天下。”

“可是东西再好,农田全都归了地主豪强,百姓还是得饿肚子啊。”

“会有办法的。”刘备握着张宁的手向前走去,“会有办法。”

沿着大梁水闲逛了几天,刘备和张宁也对乡村的景色有些厌了,二人回到襄平,生活再次回归正轨。

徐荣被刘备派人召来,他这一年来处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每日里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就被阳终派人取代,变成了现在被刘备器重,主管辽东郡南部防务的主将,徐荣如今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听到刘备相请,连忙快马加鞭赶回了襄平城。

“老徐啊,南边那些县的收成怎么样?”襄平这边和大梁水沿岸可是大丰收,刘备觉得南边那些沿海的县应该也不错。

徐荣的回答也基本在刘备意料之中,辽东半岛南部六个县虽然没有张焕亲自坐镇,但有了大量的新式农具之后,农田产量也比以往高了许多,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渤海附近的那部分土地十分平坦,日照也足,农业有很大的潜力,让当地官员和百姓不要自满,继续努力。”见徐荣肯定地点头,刘备又开口问道:“之前我说过的,改造海边滩涂,引水晒盐的事,做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