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离(2 / 2)

再加上前两年郑玄那九十多岁的父亲寿终正寝,老太爷临终时特意嘱咐,坚持不让家人扶棺回乡,一定要埋在蓟城附近,说是活着的时候看不够幽州的新模样,死后也要继续看看,郑玄是个孝子,依着老夫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了西郊。

最重视、最牵挂的东西都在幽州,郑玄老先生现在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在这大汉北疆传道授业,自然没有离开的意愿。

郑玄不愿意走,蔡邕却不愿意留,说起来他遭遇流放又得罪过显贵,在朔方和吴会之地往来躲藏了近十年,尝尽人间冷暖,如今老先生最看重的就是两个女儿,不管怎么说,都不想跟女儿离得太远。

之前听说刘备要南下之后,蔡琬就兴高采烈地收拾起行李,说是要去见识见识河北第一大城,老先生一盘算:刘备走了,诸葛亮就得跟着他走,诸葛亮走了,蔡琬在幽州也待不住,迟早得走。

再加上赵云统领着刘备麾下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肯定是要在南边长期作战的,蔡琰不可能一个人留在幽州,肯定也得南下跟丈夫相聚。

经过这么一捋,蔡邕是怎么说也不愿意待在幽州了,宁可重建一座艺术学院,也得带着蔡琬一起去邺城。

“那先生的意思呢?”听了郑玄和蔡邕的想法之后,刘备又将视线转向卢植。

“老夫也要留下,一方面可以帮助康成兄打理书院,另一方面,不管你任命谁来当幽州刺史,老夫也都能帮衬一下。”卢植悠悠说道。

刘备不禁皱起了眉头。

穿越回汉末的这十年时间里,如果问谁是最令他感激和钦佩的人,那刘备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卢植,这位老先生在道德和才学方面堪称完人,也始终秉承着一位老师和长辈的坚守,为他遮风挡雨,引导他避开前进途中的明枪暗箭。

几年的朝夕相处下来,刘备已经习惯了与卢植对坐处理事务,交流对时事的看法,探讨天下未来的每一天时间,如今卢植说要留在幽州,这让他怎么能接受?

“幽州是北疆屏障,也是玄德你的根基所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什么差池都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交给别人来掌管,老夫实在是不放心。”卢植看出了刘备的震惊和不舍,便主动解释起自己的用意,“老夫陪着你处理了好几年公务,对幽州可谓是了如指掌,玄德,你选个得力之人来主政幽州,老夫带他一两年,把所有的事务平稳交接了再南下也不迟。”

见自家老师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备再心有不甘也得答应,他点点头,“就按先生说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