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捕鲸(2 / 2)

司马懿沉默片刻,再次将视线投向远方,“既然危险,为何不就在近处捕捞鱼虾?”

“近海都是些鱼虾,稍微捞得狠一些就少得可怜了,都督说了,兔子尚且不吃窝边草,人就更不能做绝户事了。更何况远海才是好男儿的去处,官府明文告知过,只要弟兄们出海发现了新的岛屿,插上旗,就能自己给岛起个名字,甚至用人名都行。”这名吏滔滔不绝地说道:“人生在世几十年,若是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或是地图上,那多威风,就是死了,也比庸庸碌碌一生,老死在家中要强上百倍。”

“这也行?”司马懿彻底无语了。

按照这样的规定,如果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发现岛屿的人有个响亮的名头倒也罢了,如果换成民间主流的赵老四、张三、王二麻子那种,岂不是贻笑大方?

只不过吐糟归吐糟,司马懿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殊荣的吸引力太过巨大,完全能够满足任何人的精神需求。

就像当年张骞通西域,卫青扫龙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班超荡平西域三十六国,窦宪勒石燕然一样,正是这些人锲而不舍地发起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征讨,在生前身后留下不朽的功绩和威名,才能激励着一代代汉家儿郎提起刀枪,继续向已知的世界之外前进。

在海上也是一样。

如今甘宁甘兴霸扫平倭国,迎娶了倭国女王,驱使数十万化外之民如牛羊,为大汉带回源源不绝的财富,已经成为幽州、韩州、河北诸地家喻户晓的故事。包括万里行商,一直把足迹延伸到交州,并尝试着跟随胡商前往他们的国家,同样为大汉带回河中奇珍异宝的商船队伍,都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和孩童们心中的英雄。

“这几年的新船都用上了钢制龙骨,比起过去要结实许多,在海上出事的船只是越来越少了,能够远渡重洋,带回来无数渔获的好汉子越来越多了,都督说过,海外有很多地方比中原还富饶,稻麦一年能收三茬,只要有了那些地方,大汉民众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身边的吏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而司马懿的目光却已经被为首几艘快要靠港的大船所吸引,在两艘大船中间是密密麻麻的绳索,绳索汇聚之处,半个巨大的青黑色后背正随波逐流,无声无息地漂浮着。

“那就是鲸?”司马懿声音有些颤抖了。

“是,我们最早的时候说这是鱼,鲸鱼鲸鱼地一直叫着,可是发现鲸身上没有鳞片,流的血是红的,应该是兽类,所以现在就改口了。”那名吏嘿嘿笑着说道,然后当先跳下高高的礁石,险些在沙滩上啃了一嘴沙子都浑然不顾,举着双手向码头跑去。

“他为何这么着急?”司马懿茫然回头,向另外几名随行的帮闲问道。

其余几人也都嘿嘿笑了起来,其中一人说道:“公子有所不知,他家的两个兄长都出息得很,在其中两艘船上当船长呢。”

原来如此。

司马懿看着那名吏兴奋地奔跑在沙滩上的模样,脸上不禁露出会心的笑容。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