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重臣归来(2 / 2)

按照之前刘备的设想,张焕是要接手尚书令的。

尚书令这个官职最早始于秦朝,隶属于少府,负责管理文书和传达命令,职轻权重,往往是由天子近臣担任。到了孝武皇帝的时候,为了削弱相权,特意设置内朝官,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个职位也就越发地靠近了郭嘉政治中枢。

光武皇帝中兴之后,有鉴于先汉末年大权旁落于外戚大臣,故而再度收拢权力,尚书职权不仅仅限于处理奏章,掌管机密,甚至可以制约三公,官署也被置于皇宫之内,故而被称作尚书台,可以说是最靠近天子、最被天子信赖的位置。

就连刘备登基之后,第一时间也是把尚书令的职位交给郭嘉兼领,只有这样才能放心,但在他心中,拥有绝对才能和忠诚的张焕,才是尚书令的最佳人选。

为了给张焕足够的职位级别,刘备还准备效仿记忆中沿袭了千年的三省六部制,将尚书台升格为尚书省,正式成为中央最高政令机构,尚书令也不再是隶属于少府编制下的千石官员,而是地位相当于丞相的顶级高官。

但张焕对此很犹豫。

“陛下,依臣之见,最好还是等到天下重归一统之后,再大规模更改朝廷架构,眼下我们只需暂时沿袭旧制,最多是小修小补便可。”张焕斟酌片刻,缓缓说道:“尚书令一职位卑权重,理应由资历较浅、才能出众之人担任,臣来做,不太合适。”

刘备想想也对,张焕是自己手边资历最老的文臣,又是最早成为封疆大吏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群臣之首,如果按照他所说,暂时不对朝廷中枢架构进行大调整的话,那一个千石俸禄的尚书令,无疑是会让朝官群体产生一定的混乱。

张子元才千石,其他官员好意思拿更高的俸禄?

“那就是说,子元你还是想出镇外州?”刘备轻叹一声之后问道。

对于张焕的职位安排,刘备心里也早早确定了个大致的范围,三公不可能,他的资历和年龄差得太多,九卿里面也没适合的职位,如果不担任尚书令,那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再熬几年资历。

只是张焕原本就是韩州都督,无论担任哪个州的长官都算平调,这样的话,刘备总觉得对这个老兄弟有些亏欠,所以不愿意如此安排。

“臣想去冀州。”张焕说道:“冀州地大物博,是司隶最重要的粮食输送地,邺城又有那个基地在,让其他人去,臣不放心。”

“也好,只是委屈你了。”刘备点点头,就算是把这件事定下来了,“子元,等到天下重归一统,我们开创新时代之时,再好好地补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