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安北之策(2 / 2)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异族作乱、袭扰汉地、屠杀汉人,当权者漠不关心,朝廷发兵征讨,保家卫国,就成了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苛政。

就拿凉州来说,这是大汉王朝与西域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拱卫关中地区的桥头堡、屏障,虽然土地贫瘠、降雨稀少,山地众多,但艰苦的环境早就了强悍的民风,以本地汉人为核心力量的凉州边军更是有“铁骑”、“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美誉,是天下最顶级的强悍军队。

数百年来,羌人一直觊觎着东方温暖肥沃的土地,孜孜不倦地袭扰大汉边疆,正是因为有凉州、有凉州边军、有王朝的支持,大汉才能始终压制着他们,让核心地区保持着安定。

但搞笑的是,九十年前,南阳世家代表、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子、大将军邓骘还提出过放弃凉州的建议,并被包括太尉李修在内的众多高官一致赞同,若不是名将虞诩慷慨陈词,恐怕还真要被这群蠢材做出不可挽回的蠢事。

即便在自己人手中保住了凉州,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大汉将士们也一直被自己人扯后腿。

当年凉州三明之首的段颎镇守边疆十年,大小数百仗,牢牢扞卫着大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弹劾他“妄开边衅、滥杀无辜”的奏章,却足足塞满了一间房屋。

那些弹劾者似乎从没有想过,若是羌人肯与汉人和平相处,不四处作乱的话,段颎和数万边军闲得蛋疼了才去冒着风霜雪雨、枪林箭雨,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跟人拼命?

凉州之于关中,就像并州之于洛阳、幽州之于冀州,这些边州是穷,是条件艰苦,是需要朝廷和内地州郡支援,是被内地那些安享太平的上等人瞧不起,但如果没了这三个边州,没了坚实的国防,内地的繁华就会瞬间坍塌。

野猪都知道蹭松树、滚泥塘,为自己制作一层坚固的外壳来抵御其他野兽,跟那些视边地为累赘、动辄要放弃国土的“上等人”相比,都显得更加有智商。

“温侯所说所想,与朕可谓是不谋而合,但具体事务如何去做,还需要集思广益,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刘备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说并州北部一直存在的问题,边境诸城之间距离颇远,与后方也有很大的空档,但边民也不可能全部生活在城池里,很容易被胡人找到机会南下袭扰,即便是边军事后把入侵的胡人剿灭,但边民的损失还是实打实的,长此以往,民众自然不愿意在那里生活,没了民众,军队就是无源之水,不能长久,温侯对此又有何看法?”

“边地之人多善弓马,单打独斗不在胡人之下,只要能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使人能够在边疆活下去、活得好,民心自会安定。”吕布胸有成竹地答道:“至于防务,以末将之愚见,当以几座大城为枢纽,之间多修筑坞堡,形成众星捧月之势,胡人来袭,边民便可就近驻防抵御,等待边军救援。”

“胡人不善器械,所以即便是小城或坞堡,只要有人手,就能有效抵御。”郭嘉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意,继续说道:“假以时日,还可以依托地势,在坞堡之间修筑起壕沟壁垒,进一步限制胡人南下。”

吕布被说出心中所想,意识到刘备郭嘉等人可以完全领会自己的思路,顿时感觉找到了可以倾诉探讨的知音,眼神也变得热切起来。

“温侯若是有心,就带些得力之人去一趟雁门吧,使匈奴中郎将牵招牵子经在那里待了好些年,一直研究如何解决边患,你们多聊一聊,应该会有收获,到那时候我们再做决断。”刘备微笑着说道:“希望我们可以齐心协力,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