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烽火岁月第二十三章数路攻击(2 / 2)

闯王李自成新传 老茅 4891 字 2019-10-04

见皇帝还没来,四人先坐了下来,见到李顺在旁边,温体仁悄悄的问道:“李公公。皇上心情怎样。”

李顺瞪了温体仁一眼。一点也没有因温体仁是首辅而给面子,哟的一声。道:“你们这些外臣无能,整天丢城失地的,皇上地心情能好吗,昨夜一夜都没睡,唉声叹气了一晚,奴家听了心里也都难受的很。”

温体仁心中也是一沉,等下看来要小心应对,道:“是,是,都是我们这些外臣无能,连累皇上生气,公公还要多劝劝皇上保重龙体才是!”

李顺道:“这是我们做奴才的分内之事,只是你们等下不要再惹主子爷生气才是,一定要拿出让主子满意的方案,否则你我都不得安生。”

温体仁满口应是,太监王承恩转了出来,道:“皇上驾到!”

众人连忙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坐在了龙椅上,声音沙哑:“众卿平身!”

谢过恩后,趁着起身,温体仁偷偷的瞄了崇祯一眼,这哪象个不到三十岁的人啊,双眼布满了血丝,脸上的肌肉松驰了下来,还有两个黑眼圈,头上还可看到一两根白发,完全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样。

崇祯的声音响了起来:“诸位爱卿,这是湖广巡抚方孔熠和四川巡抚邵捷春地告急文书,唐贼已在两省对我军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各位爱卿有何良策,还请快快道来。”

众人一阵默然,两省被攻,当然要派兵去救,目前只有河南离两省最近,直隶和江西也成,不过,没明白皇上意思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否则,一旦举荐不当,以后追察起责任来,又要自己担当。

崇祯一阵恼怒,深感臣下没有一人能勇于任事,他却没想到,这些年来,凡是做事不合他心意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贬,其他人能够留到现在,自然是懂得看他眼色之人,眼下他的心意未明,谁又敢乱说话

崇祯只好点将,道:“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看该如何处理。”

杨嗣昌见点到自己,心中暗暗叫苦,又不得不答,道:“皇上,唐贼来势汹汹,据说出动大军达三十万,非两省官军独立能抵挡,应速派人救援才是。”

崇祯点了点头,道:“那杨爱卿你看派何人救援才是。”

杨嗣昌道:“河南总兵左良玉兵精粮足,又离湖广最近,派左良玉较为合适。”左良玉这些年,除了以前和高迎祥打过几仗后,一直无声无息,埋头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从高迎祥身上得到的金银颇多,其部下号称有十万之众,但已是骄奢难驯,连五省总督陈奇榆都有点指挥不动他,几次让他从河南进攻唐军,左良玉总是找借口拖延。

左良玉自从享受到与高迎祥大打和仗的好处后,心思就活络了下来,后来曹文诏身死后,朝庭对待曹文诏的态度更让他心生寒意,违了几次令,见朝庭竟拿他奈何不得,更是将尾巴翘上了天,心中明白,只要手中有兵,朝庭也不敢对他过分相逼。

崇祯也多次接到过陈奇榆的奏章,说左良玉骄横难驯,他不由道:“左良玉确实合适,可必须派人督军才行,否则恐难奏效。”说完目光望向杨嗣昌。

杨嗣昌顿时不敢接话,若是皇帝派他去督军,进了左良玉军中,自己无兵,又怎能指挥得动左良玉,到是必定会误了大事,那时所有地责任就要落在自己身上了。

崇祯本有意让杨嗣昌督军,在他看来,杨嗣昌是知兵之人,又是兵部尚书,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崇祯又不肯直说,他只是引出话题,想让杨嗣昌来个自高奋勇,没想到杨嗣昌却缩了回去,不肯接这个汤手山芋。

杨嗣昌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为此,不知有多少人攻击他,崇祯都毫不犹豫的替他挡着,就拿这次夺情起复来说,不知有多少御史台的人弹劾杨嗣昌,他都坚持使用,本以为是君臣相得,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是靠不住,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周延儒见杨嗣昌受窘,暗暗高兴,道:“兵部右侍郎侯恂曾是左良玉地上司,左良玉能有今天,全靠侯恂提拔,臣以为若能用侯恂为督军,左良玉必肯尽力,不辜负皇上地期望。”

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就与周延儒不对路,后来杨鹤因招安地义军哗变,丢官去职,两人的争锋才停了下来,可是崇祯又启用了杨嗣昌,杨嗣昌与他更不对路,在杨嗣昌提出全面剿杀农民起义时,为筹措军费,建议皇帝加税。

而周延儒是一向反对加税的,他们自许为清流,不顾朝庭的实情,可以睁着眼说瞎话,跟皇帝总是夸大加税的后果,让崇祯认为,只要一加税,天下人人都会造反,吓得崇祯提都不敢再提。

周延儒他们反对加税并不是真正为了百姓,而是担心加税会加到他们头上,他们也知道,百姓实在是无税可加了,再加就只有他们这些免税的人,这才群起反对,这样既能得到实利,又能得到清名,何乐而不为。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