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狼烟再起(2 / 2)

闯王李自成新传 老茅 4773 字 2019-10-04

吴三桂地成长过程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吴家是商人出身,后来他父亲吴襄弃商从军,得到了当时关外总兵李成梁的赏识,还与当地大家出身的祖大寿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并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继室。

吴三桂有一个哥哥吴三凤,一个弟弟吴三辅,父亲吴襄却对吴三桂最为重视,他不想自己最器重的儿子成为武夫,在培养儿子上不惜工本,曾多次劝说酷爱武术地儿子吴三桂弃武从文,还为他提供机会,投在当时最有名的大家宗师董其昌门下读书。

可少年吴三桂却执意不听,他认为将来国家有难,还是要武人冲锋在前。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当此国家危难之时,还是要靠军人来为国家奋勇杀敌,他练武时,异常投入,从不偷懒,又争强好胜,从不服输。

他名义上的舅舅祖大寿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外甥身上的不凡素质,对他极为宠爱,广延名师,悉心栽培。才十几岁,他地一身骑射本领就已十分出众,校场上常常夺魁,在关外军中已小有名气。

崇祯元年(1627年),面对战云密布的关外,崇祯决定开武科取士,十五岁的吴三桂没有辜负父亲和舅父的教诲,最终以自己的实力夺得武科举人。此时,距其父吴襄夺得武进士才五年时间。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从而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这次武举已使吴三桂少年成名,很快让吴三桂名动天下的又一件事到来,在他十八岁时,吴襄带领数百人外出侦察敌情,忽然与上万名后金的八旗军队相遇。吴襄的数百人被满人重重围困。

祖大寿看见八旗军人多势众,担心满人是以吴襄为饵,目的是城中的大军,不敢派兵出城救援!

吴三桂眼看父亲被困,万分焦急,于是向祖大寿请战。祖大寿不允,吴三桂再三请求,祖大寿才只充许吴三桂只带自己身来的亲兵前去救援。

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见到他被围,祖大寿又何尝不着急,只是城外有上万满人,若是派兵去救,不但无济于事,救兵恐怕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只得硬下自己的心肠,可是却被吴三桂缠得不耐烦,又被吴三桂所激,才提出了这一条荒唐的办法。目的是把吴三桂吓退。

吴三桂身边只有五十余亲兵,要想用五十多人在上万满人中救人,简直是痴心妄想,吴三桂却想也不想,马上命令守城士兵开城门。

吴三桂虽然不是祖大寿的亲外甥,但祖大寿对这个智勇双全的外甥确实喜爱,有心不让吴三桂出城送死,话已开口也不好反悔,只得命令土兵开城门,放吴三桂出城。

吴襄身边虽然只有数百人,每人却都是一等一的精兵,满人虽然有上万人,可刚一接战时却因轻敌吃了一个大亏,数十名满人被明军所杀,这下满人才不敢大意,皇太极见吴襄的数百人在满人重围之下丝毫不乱,爱惜其才,想将其逼降,没有用全力进攻。

可明军的顽强还是出乎皇太极的意料,满人轮流进攻了一整天,付出了伤亡数百人的代价,明军死伤过半,却一直咬牙挺着,愣是没有攻破明军的内圈。

吴三桂的五十多人马一在满人的外围出现,就让满人大吃一惊,明军很少主动在野战中进攻满人,加上皇太极已知道城中明军不多,倾城而出也不是满人的对手,才放心与吴襄等人耗着,此时满人经过一整天的进攻,体力和士气都已下降,又毫无准备,被吴三桂带人一冲,满人竟然抵敌不住,连损数十人后,让开了阵线,吴三桂得已和吴襄会合。

明军得到增援,士气大振,鼓起余勇,杀出了满人的包围,天色已黑,皇太极做梦也没有想到明军只有五十多人来援,以为有大队明军埋伏,竟不敢追,让吴三桂从容退回城中。

一时之间,几乎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传扬着“聪俊绝人小“纯忠极孝”、“夷夏震慑”、“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三桂孤胆救父的英雄事迹。

吴三桂凭此也是一路青云之上,成了朝庭最年轻的总兵,如今祖太寿和尤世威两人调往京城,整个山海关就以吴三桂的军职最大,而祖大寿也对这个外甥放心的很,吴三桂当仁不让的统领起整个关外的防务。

这样一个年轻,英俊,手握重兵的人脸上却少有笑容,大明的局势一天一天败坏,吴三桂看得忧心如焚,恨不能自己统领大军,将各路义军和什么唐军统统剿灭,可惜他却只能留在此防卫已不成气候的满人。

满人绝不会认可吴三桂以为自己不成气候的想法,在朝庭的目光更多关注在唐军和江南的义军身上时,皇太极已率领了三万大军悄悄靠近了广宁中屯的前线,这两年多来,满人没有了进关的抢掠,日子过得极苦,可是在皇太极的领导下,不但没垮,力量还有了长足的进步。

皇太极一边靠着从朝鲜掠来的物质休生养息,一面派出大量的人手到锡霍特山脉,甚至远到库页岛,大量捕捉生女真,补充进他的队伍里,这些生女直还完全没有开化,甚至抓到野兽都直接生吃,可是战力却惊人,不但人人善射,而且力大无比,面容凶恶,抓捕他们时满人虽然受到了一点损失,可是所得远大于所失,补充进野人女直后,满人的战力更是惊人,这些野人女直有了好的兵器,一人可以顶上数名满人。

现在满人的力量虽然比不上全盛时期,可是战力却尤有过之,皇太极才有雄心再次率军与明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