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五年的新年,比起往年少了一分喜庆,多了一分喧嚣。
太子朱高炽远在北平,朱棣高高在上,朱瞻基忙着出海。哪怕众多宗室都在京城,但是因为湘王世子朱贵烚如今被关在太庙,所以宗室成员们如今都低调的很。
但是,也因为太孙出海在即,大明各地的商人们,加上北方抽调过来的第二舰队将士和如今大明银行派往全国各地的运输团队,今年京城的外来人口超过了十万人。
这个喧嚣的新年越到最后越热闹,跟随朱瞻基出海的中伟将领的家里,挤满了想要走关系进入船队的人。
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兵,不管是文臣,还是商人,都在这次远超历届出海的规模中,看到了未来。
武将立功的机会,文臣出彩的机会,商人赚钱的机会,就连那些修船的工匠们,也都想要成为船队后勤人员,希望能在太俗面前留下印象。
这种喧嚣朱棣是很清楚的,他甚至感到了一丝嫉妒。在他登上皇位之前,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什么时候有这么风光过。
他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朱瞻基赶快离开,最好一出去两三年,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抹去朱瞻基在社会上和军中的影响力。
他已经拿定了主意,虽然他不会动海军的架构,也不会动朱瞻基留下来的主要将领,但是他也要在海军中安插更多的自己人,为两三年后的出征帖木儿国做准备。
他要把军队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可不愿让朱瞻基的海军掐住了他的脖子。
虽然他以后的权力还是要传给朱瞻基的,但是最少在他还能干的动的时候,不允许朱瞻基影响到他的威信。
不要说朱瞻基不知道他的心思,哪怕就是知道,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他的抢权计划。
除了忙着出海的事宜,朱瞻基这个新年还遇到了一件开心事,那就是以十七岁的马迪为代表的编撰团队,终于编撰出来了适合大明国情的数学,几何,物理课本。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自从秦皇统一之后,不论什么学术都与权力是息息相关的。
这就造成了不管哪一门学术,都是为权力服务。
这种影响也导致了任何一门学术都是重结果,轻逻辑。
这种学术的本末倒置,也导致了入门的艰难和发展的艰难。
这也是导致了中国古代数学和物理在领先了几千年后没落的主要原因。
以数学为例,皇帝需要知道一加一等于二,那么大臣们,学术研究者们就会给皇帝一个等于二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等于二,从来不会有人来认真研究。
而实际上,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过程,是逻辑的规律,而不是结果,因为许多时候,规律和逻辑比结果重要。
大臣们用最复杂的办法,可以得到全国的税收总额,可是却从来不会探究,这里面能不能用更浅显的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
因为太浅显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懂得,他们就不能垄断为皇帝服务的渠道了。
宋代以后的儒家理学,为了垄断学术思想,垄断学术服务,拼命打压其他学术。
其他学术为了能吸引皇帝的注意,为了让皇帝接受他们,更是急功近利,直接用结果而不是过程来吸引皇帝,也就能够理解了。
但是朱瞻基不同,他很清楚一门学术发展的规律才是最重要的,研究这种规律的方法叫逻辑,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让马迪与一帮数学家,天文学家,包括道士们为主体的化学研究者们将他们的学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从最浅显的内容一直按照规律来向深奥的方向来研究,并且将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
这比给皇帝,给权力的结果要浅显,要简单,却是推广的最好方式,能够让孩子们都能学会这种学术。
其他人不知道朱瞻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朱瞻基很清楚这会打破整个东方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桎梏。
所以,包括马迪在内,他们都不明白朱瞻基让他们编撰这些浅显的知识的原因,只是因为朱瞻基让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这样做了。
这套课本编撰出来的时机不是太好,因为朱瞻基要出海了。
这一出海,短则一年半,长至两三年,如果这个时候来推广,朱棣不重视,那么会事倍功半,甚至脱离朱瞻基想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朱瞻基心里虽然高兴,却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推广,更不会现在就让全国学堂来学习这门课程,甚至纳入科考的题目中。
他只能保留这个研究团队,给予他们物质奖励,然后让他们来完善这门学科。
一切等他出海回来以后再说。
正月十四的晚上,这也是京城每年灯会的第一天晚上,全京城的人都因为承天门楼上的雷电表演疯狂了。
朱棣让人用两块磨盘大的磁石,小孩手指粗细的铜线缠绕成的线圈,在城门上面表演了雷电的形成。
特别是当一个全身藏在绝缘的套装里面的武士,手上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握着一柄长剑,将雷电变幻成各种不同的线路的时候,所有人都疯狂地跪了下来磕头。
除了这单调的表演,朱棣还让人用活猪和活羊,包括活鸡来进行了表演。
电力不是特别的足,猪羊都需要电很久才能电死,但是这有些残忍的过程却更让人疯狂。
这在封建时代,在这个迷信的时代,包括哪些大臣们,都心悦诚服地跪在朱棣的面前。
这让站在门楼上的朱棣非常满意,这一招一出,没有任何人敢再跟他作对。
可惜的是,朱瞻基要走了。他不知道,三天的表演下来,还在山东想要造反的白莲教,会不会也因为畏惧而偃旗息鼓。
正月十五这一天,全京城的百姓和大臣都在谈论皇上将雷电借了下来。没有任何人怀疑,敢惹皇上不高兴,会遭受了天打雷劈的后果。
那几乎被电熟的猪羊就是榜样,没有人愿意这样死去。
第二日晚上的承天门外,挤满了京城的百姓和大臣,这一天晚上的表演也没有让人失望。
连续两天都是晴天,但是皇上却让雷电连续“下凡”,没有人怀疑皇帝已经借用到了雷神的力量。
朱棣心情高兴,第二天就决定亲自送朱瞻基出海,当天晚上,王彦他们一批内臣措手不及,几乎一晚上都没有睡,开始净街封锁,保证他的安全。
兴庆宫内,除了朱瞻基现在的九个孩子,其他人也几乎没有睡。
这次出门不比东征,东征当初是确定好四个月,最多半年就会结束。
但是朱瞻基这次出门,目前已经确定好了要去南洲,还要去西洋,最快也要一年半,要是运气不好,遇到几次暴风雨,恐怕两年也回不来。
一去就是两年,这让宫里的嫔妃们一个个格外不舍。
这段时间,朱瞻基不负众望,又让十三个嫔妃怀孕,加上已经快要生孩子的蓝烟,未来还会有十四个后代出生。
已经生下来了九个,还有十四个要生,二十三个后代,可以说,朱瞻基很好地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
在他的上面,有朱棣,有太子朱高炽。在他的下面,还有二十三个孩子,所以,他的出海,并没有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
如果要是没有朱高炽,只有他这个继承人,恐怕朱棣也不会放心让他出海。
除了已经确定好的马欣和刘承徽,朱瞻基又多带了两个昭训和两个奉仪,她们都是经过测试,不会晕船才有幸跟朱瞻基一起出海。
这一次,地位最高的是年纪最小的马欣,也不过是个良媛。
这是因为太孙妃孙娴和良娣胡善祥都有了孩子,蓝烟也怀孕了。
不过后宫主事的人却是刘承徽,除了马欣她的年纪最大,又精通医术,更主要的是她跟朱瞻基已经出了一次门,朱瞻基对她的能力很是欣赏。
面对內监和诸位大臣她落落大方,面对朱瞻基收容的其他女子,她也能很好地管理起来,还不会有嫉妒之心。
在朱瞻基的心里,她跟自己前世的老婆格拉西亚差不多,都是很有能力的贤内助。
孙娴虽然对刘承徽有些嫉妒,但是并没有把她放在眼里,所以也没有特别针对她。
因为她是太孙妃,下面还有良娣,良媛,然后才是承徽一级,她们的地位还差了不少。
何况她自认的心腹大患是如今在宫中倍受好评的胡良娣,只有胡善祥才能对她的太孙妃地位有影响。
而胡善祥虽然行事端庄,大度,有太孙妃贵相,但是生下的是女儿,她生下的是长子,所以只要她自己不犯错,地位就稳如泰山。
如今她不仅生下来了太孙嫡长子,而且又一次怀孕了,所以现如今,她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嫉妒谁,而是要保重身体,养大两个孩子。
宫中的内斗自然是避免不了,但是上面有太子妃张氏这个婆婆当家,再上面有朱瞻基的铁杆盟友昭懿贵妃这个后宫之主坐镇,中间还有朱瞻基最尊敬的薛尚宫串联,所以朱瞻基的后宫乱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