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骑术比赛(2 / 2)

尉迟将军和程将军两人更是在城外比起了骑术。

赢得百官一同参加,听说圣上都去了。

百姓皆是议论纷纷,说殿下昨日给马穿上了鞋子。

开始妾身还不信,后来武将们一个个碰巧路过此地,夫君送马,还直夸这铁鞋好使。

妾身不信也得信了。

听说文武百官争先踊跃,想着陛下派他们前去攻打高丽。

扬言,有此神物,能将高丽皇生擒,活捉高句丽公主,还要给殿下送来做侍女。”

“哈哈这话定是程处默说的。”李泰笑道。

“夫君真是神机妙算。”阎宛嘴角微微上扬微笑道。

“咕”李泰的肚子响了起来。

“啊,妾身为夫君准备好了饼。”阎宛连忙从食盒中拿出了面饼。

“不急,等我洗漱一番。”李泰说着就要起身。

“妾身伺候殿下更衣。”说着,阎宛拿来了李泰的衣服。

“裤子还是让本王自己来吧。”李泰看着有些不适的拒绝到。

阎宛瞄了一眼,脸上漫上晕红,秋波四起,散发着独有的妩媚芬芳,风情醉人。

“我与殿下夫妻同床多年,妾身早已是人妇,不必拘泥于此。

殿下若是想要,臣妾臣妾。”

李泰刹那看呆了,食指大动。

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啊!

不过,古代当王爷真好除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夫君?”阎宛秀美微微皱,打断了李泰的思考。“夫君在想什么?”

“在想关于程处默的事情。”李泰随口扯了个慌。

“夫君,莫不是在想那柔夷修美的女子???”

阎宛心思细密,一眼就看出李泰的敷衍,便猜测到。

“嗯??”李泰有点懵。

这么手长得好看的女子有什么关系?

你是从哪里看出我在想一个手长的好看的女子了?

“昨日,夫君在大殿之上的话,皆传开了,有人说”

说着,阎宛低下了头,琼鼻抽动了一下,低声道。

“有人说,夫君去了青楼,看见女子柔夷秀美,指甲涂红戴金,便想着给马而钉上铁掌。”

说罢,她抬头,眼神清澈带着微红的问道。

“夫君,这是真的么?”

撒一次谎,往往需要更多次谎去圆这个谎。

程处默,你真是害死人了

也不能完全怪程处默,毕竟这事有一半是自己的责任。

可是改怎么和她解释呢?

李泰不想骗阎宛,她是自己枕边人,谁能够每时每刻的提防自己的枕边人呢?

在李泰犹豫之际,阎宛则是将自己的手放在了李泰手上。

李泰握着柔软无骨的手,有些不解的看向阎宛。

只见阎宛面露委屈,但还是强装镇定,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男子三妻四妾本就是常事。

夫君贵为魏王,更是父皇心中储君,贵不可言,势必要与各方势力结媒,妻妾成群已成定局。

更何况宛儿已是人妇,人老珠黄,比不得那未出阁的姑娘。

妾身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若是夫君有相好的女子,身世清白。

妾身愿人做姐妹,共侍夫君,只是夫君切莫与青楼女子相好。

青楼女子虽是可怜身,可身世地下不能与夫君相配,若是染上花柳病那便糟了。”

看着这个明明委屈的不行,却还在替自己考虑的女人。

李泰觉得一阵好笑,也感到了额外的温情,强烈的归属感充斥着内心。

一个人走到陌生的城市会感到孤独寂寞,更何况穿越世界。

“夫君?”阎宛渡步转头又看见李泰陷入了沉思。

李泰看着阎宛眼神中透着委屈和无奈,但强装着什么都没发生,脸上露出了笑意。

“宛儿,过来,把头地下,夫君有个大惊喜给你。”

“什么?”阎宛眼中透着疑惑,但还还是照做了。

“来,闭上眼睛。”

“嗯!”阎宛还是乖乖的照做了。

“咚。”李泰伸出手,大拇指和食指相扣,给了她一个脑瓜崩。

“啊!”一声娇呼,阎宛猛地睁开眼,双手捂着额头,眼神之中透着不解。

“你啊,成天小脑袋里不知道想些什么。”

李泰没好气的看着阎宛说道。

“那些都是程处默和尉迟宝琳两个活宝胡说出来的。

我每天都和你你在一起,哪里来得及找别人!”

“夫君”阎宛连忙撒娇,眼睛打着转,连忙抱着李泰的手,认错到:“宛儿知错了。”

感受着手臂的柔软,李泰只得伸手再给了一个脑瓜崩。

“你啊,还像个孩子一样,成天撒娇。”

“谁让殿下是妾身的夫君呢,嘻嘻

但,妾身说的没错,将来殿下一定会有很多妻妾。

还希望夫君别有了新人忘旧人,将宛儿给忘了。”

“不会的,宛儿和别人不同,我忘了谁,也不会忘了宛儿。”

“有夫君这句话,妾身便放心了。”阎宛将脸埋在李泰的臂弯,眼神中却不那么自信。

秋冬交际,白天变得更短,腻歪了一会,就到了晚饭的时间了。

吃完晚饭,李泰此刻却有些睡不着了,毕竟他睡了一天。

李泰便坐在了书房开始了思考如何振兴大唐。

华夏民族和别的民族不同,最鲜明的就拥有一个品质,勤劳。

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独特的品质和这片孕育华夏儿女的土地有着莫大的关系。

最北方是高海拔的寒冷地区,西边则是广阔的沙漠盆地,南方和东方则是辽阔的海洋。

这些将华夏儿女死死的困在这里,而这还不够。

大部分土地是高山,丘陵,能耕种的土地少。

更没有孕育出高产量作物,比如土豆,红薯,玉米

不够勤劳便会饿死,于是千年来,勤劳便成了华夏儿女的优秀品质之一。

想要振兴,必须要解决最难的问题——吃的问题。

这太难了,袁爷爷花了超过三十年来研究杂交水稻,这种毅力,以及所获得的成果让世界瞩目。

两米多高的杂交水稻已经试验成功了,坐着板凳在禾稻下乘凉的梦想实现了。

就目前而言,筒车,曲辕犁这两个东西能够对生产起到很大的作用。

至于杂交水稻,弄是一定要弄的,只不过现在没有条件,可以换种方式,比如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