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年两熟(1 / 2)

 送温暖的计划定下后,众人开始商议字典的相关事宜。

每人面前摆着一本《说文解字》,很厚一共记载了一万多个汉字。

很厚,要想全部弄出来,短时间弄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让所有人象征性的用拼音拼一个字,同时还要在后面附上两篇忠君爱国的文章。

片刻,众人皆找了个字拼,除了李泰以外。

对于《说文解字》李泰看的有些皱眉头。

这是有目录的,早在《七略》就有了目录。

但是还欠缺很多东西,统一的标点符号,数字页码,字体太大,文言文的解释不够直白。

既然要弄,干脆连这些一起弄出来!!

在先秦就有标点,不过名字叫句读,但是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后来是胡适等六位教授依照西方的标点才创立的。

所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种类似的都是故事,他们都有三角或者干脆一团黑来断句。

但即便是和如此,很多时候古文的意思也有很多种。

比如孔子有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官方的定义是,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高心么。

但想想好像不对,孔子三千弟子,会因为一个朋友而感到开心?

如果结合情景,是不是可以认为孔子身边的都不是真心的朋友,朋友只在远方?

但朋的意思除了朋友,还有贝壳,货币,党羽的意思,这一篇还是《论语·学而篇》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孔子在教导弟子们做人做事?

翻译为有大量的钱从远方来,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样做人不也是开心的事情么?

文言文的多意,加上没有统一的标点符号,以及时间的长远,很容易就偏离了原本的意思。

所以很多古代的官员,动不动就是研究一辈子的书籍。

要弄,就干脆全部弄出来!!

李泰只用钢笔写了一个李字以及释意。

其他的则是数字页码,标点符号,的解释。

李世民看着李泰这不同寻常的表现感到困惑,走上前来拿起了纸问道。

“这是什么笔,为何将字写的如蚊蝇这般大小?

这上面的好像是度量衡的数字?”

“这是儿臣特地制作的钢笔,可以将字写的很小,这样可以节省纸张那个。

以拼音为目录,一万个字就可以分为二十六种,在配上四声调,就可以将这些字全部给作为目录。

字后面的则是字所在页数的具体解意思,用简单直白的文字来解释,而不是用多意的文言文。

还有这句读短句,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各种不同的用法,应当给与统一。”

李世民拿起纸张,眯着眼睛说到。

“加了这些,字句的意思清晰明了简洁利落,化繁为简。

真是妙啊!

这若是出在儒家,怎么也能称之为大儒。”

说着,李世民这张纸传给了李泰身后的重臣。

很快,李泰的这张纸被一一传递,众人纷纷称赞。

“此等方法,当称之为大儒。”

“只不过,这字是不是太小了,我怎么感觉有些老眼昏花,看不清字?”

“句读断句,以这种方法,当真是闻所未闻。”

“数字页码,免去了数页,也是有趣。”

所有人都在赞叹,唯独魏征在叹息,他感觉自己在学识上根本交不了李泰。

很快,众人重新照着李泰的方法,重新改写了一个字,顺带写上了自己的署名。

象征性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接下来,这个字典就要交给一群人去完善。

这需要一段时间,同时需要一个监工。

“编撰字典之事,便交给魏王的老师如何?”

李世民虽然是在提问,但是却带着肯定的语气。

目光扫过众人一眼,没人反对便确定了最终的结果说到:“此事,便交予爱卿了。”

“臣定会竭尽全力。”魏征连忙行礼到。

“嗯,若是无其他事,便散了吧!”

李世民说完,眼神示意这李泰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