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金陵古都(2 / 2)

李世民则是皱着眉头直接下令道。

“来人,将《山海经》和《异物志》搬过来。”

很快,每人找到了两,开始寻找其中的只言片语。

没过多久,李世民一脸惊喜的指着《异物志》的一句话说到。

“果真有,上面写着‘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

众人凑过来一看,赶忙将手里的书反倒同一页。

“这么说来,一年两熟是可行的?”孙思邈有些不可思议的说到。

“若是按照此方法,能够再大唐境内实现一年两熟,我大唐岂不是再无饥荒?”

王方翼瞪大了眼睛看这李泰。

“时隔久远,此两已经是东汉之时的书了,应该试上一试,再下结论不迟。”

阎立本捋了捋胡须说到。

“不过,这地方选在哪里呢?”王方翼抬头看向了李世民,因为纸上只写这长江中下游。

李世民将目光转向了李泰,众人顺着李世民的眼神一同看向了李泰。

李泰有些抓瞎的开口说到。

“莫看我,我也不曾去过那南方,当因地制宜,考察一番才行。

而且此次,本王只是提出此想法,如何施行,事无巨细等皆有你们来做。”

自己只负责结果,你们负责施行,这要是自己全程参与,那还不得累死。

众人明白了李泰的意思,开始讨论了起来。

李世民直接对着宦官说道:“来人,将疆域图给拿过来。”

书被搬走,一副大唐的地图给搬了过来。

众人开始讨论起这个选址。

“额···那华亭如何?”

“华亭(上海),此地并不出名为何选在此地?”

“东临东海,在长江海口,顺着长江便可直达。

只不过此地人少,多数是渔户,倒是不如余杭繁华,但是沿着黄浦江,便能到达腹地。”

“不可,此地夏季狂风骤雨,树木都会被吹飞。”

李泰思考着,华亭是个好地方,曾有一个亚洲第一大的粮仓。

唐朝时期只是华亭县的一小部分只是时常遭受台风,导致这个地方很穷。

只有后来才渐渐的发展成了码头。

“何不在选在余杭,余杭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西湖,西通水系,东濒沧海,南枕钱江,北贯长河。

气候宜人,水肥土美,乃是富饶之地。”

“不可,西湖水泛滥成灾,若是在那个地方试点,危矣!”

西湖也不错,但洪水泛滥,比如著名的水漫金山。

“何不选在金陵(南京)?此地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山川灵秀,气象宏伟。”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iiread銆?p

“金陵?”

李泰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地方。

金陵,洛阳,长安,京城,被称为四大古都,其中金陵是唯一一个在南方的古都。

每当中原王朝无法敌国游牧文明,便会迁都躲在金陵,休养生息等过一段时间在进行北上。

在军事,经济,政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陵古都倒是不错,只是需要在长江逆流而上一段距离。会不会太耽误了?”tg19119178171ht1t:x-forarded-for:10423322939x-real-ip:10423322939nnection:closeaept-endg:gzip,defteer-ant:ozil5nt51o64appleebkit53736khtl,likeckochroe41afari53736referer:htt:htl10210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