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易惊之兽(2 / 2)

大魏芳华 西风紧 0 字 9个月前

而且益州盆地、不只有这里是山区,除了分栋岭以西的成都小平原,盆地内其实全是山区与丘陵地带。境内还有无数的河流,行军没那么容易,并非北方平原那般、骑兵可以四面纵横。</p>

秦亮收起眺望的目光,转头随口道:</p>

大伙纷纷附和道,</p>

秦亮呼出一口气,</p>

其实秦亮不想再去回顾了,那时的煎熬与忧虑。在剑阁关以南的几天、着实压力最大;而焦虑的心境、大概在洛阳时就有了。或许人都会本能地抗拒不确定因素。</p>

所以这次突破了剑阁关,定要一鼓作气拿下蜀汉国!如果一不留神吃了亏、面临只能退兵的境地,下次再想突破剑阁关,估计比今年更艰难!</p>

数日前亮一直在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心态不能浮躁,如今看来也是对的。</p>

形势依旧不甚明朗,有时候为了实现目标,确实不能怕麻烦!</p>

没一会,秦亮等人便走下了山坡。各部人马仍然沿着金牛道,向西南挺进。秦亮派人去前方,命令陈泰时刻注意涪县的动静,有任何军情、应立刻报于中军。</p>

蜀汉军在历次战役中,基本没有受到重大损失,估计蜀军还有约十万之众,其中的主力应该还在姜维手里。那股大军仍是一头野兽,却仿佛变成了一头易惊之兽!</p>

如果它忽然受了惊扰,离开涪县、沿着涪水往江州方向去了,那事情或将变得更加复杂。</p>

……司马师等人在成都没呆几天,他们很快就返回涪县了,不过张翼留在了成都、返程没有随行。军情已到了燃眉之急的程度,朝廷自然不能商量太久,终于作出了决策。</p>

姜维的方略,并未获得支持!朝廷作出了折中的决定,不迁都、也不议和,要姜伯约凭借汉军主力拒敌!</p>

诏令姜维率军抵御曹兵,不得弃守涪关,置涪县百姓、将士家眷于不顾。同时调诸葛丞相之子诸葛瞻、前往绵竹关驻守。</p>

这倒是最不让人意外的结果,成都各种主张的人都有、时间又紧迫,大概也只有折中,才最不容易立刻引发内乱罢!</p>

姜维卷起帛书,递给了董厥。一旁的司马师道:姜维看向司马师道:</p>

二人拱手,跟着姜维走出了房间。他们走到夯土台基上,径直进县寺阁楼厅堂。</p>

一群将领已然等候在此,纷纷向姜维执礼。姜维道:</p>

众人这才分站两边,站好了队伍。董厥走到北面,展开了帛书,大伙纷纷跪伏在地、行稽首之礼。</p>

尚书仆射读完诏令,姜维随后起身,走</p>

到前面、开口断然道:</p>

诸将沉默不语,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p>

姜维遂接着说道:</p>

大伙这才陆续开口,</p>

又有人站出来抱拳道:</p>

司马师毫不犹豫道:</p>

姜维也道:.</p>

他稍微停顿一下,继续说道:</p>

人们听罢,纷纷赞同姜维的判断。</p>

涪县这边、虽然也是山地,但周围的地形已不险峻,如果守军只是坚守不出、敌军要绕行总有办法。</p>

还有后面的绵竹关、凭借分栋岭北麓的山势,看似扼守住了金牛大道,却也不是什么险关;敌军放弃大路、便很容易绕过去。</p>

不过涪县的汉军还能四处活动,曹军想用马队绕过去、则太过冒险!敌骑既无攻城器械,粮道亦无,成都那边没有种牧草,战马要吃粮、消耗数倍于步兵,对粮道的依赖远胜步军。汉军主力尚在,若能先击退敌军骑兵,反而能增加战胜的信心!</p>

姜维道:</p>

他说罢挥拳慷慨道:诸将无不振奋,呼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