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京城议事(2 / 2)

最重要的是勤王兵,兵饷缺乏,军卒溃逃,臣听闻他们都跑到起义军的队伍,与我大明作战了。

如此种种,又是谁的责任呢?”

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的周延儒,当即就出列道:

“皇上,此皆是蓟辽总督袁崇焕之过错,若不是他放任辽东鞑子在京城肆意劫掠,我明军岂能有如此大败?”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乃是死罪。”温体仁也站了出来,他刚刚入阁。

周延儒要搞袁崇焕并不是因为放了鞑子进北京,袁崇焕只是个借口。

他们要搞的是钱龙锡。

东林党此时势大,而周延儒与温体仁入阁后,两人联手,成为东林党的劲敌。

大明自从在沉阳失守后,面对后金的节节进攻,大明内部一直在闹党争,根本就没空搭理努尔哈赤。

自从熊廷弼被杀,所任用的经略王在晋、王之臣都是魏忠贤的私党,没有人真正能用。

唯有孙承宗和袁崇焕有大将韬略,敢于和后金鞑子亲自血战。

故而钱龙锡保举袁崇焕,然后才有了袁崇焕得到崇祯在平台召见,有了五年平辽。

可惜一年不到,就有了皇太极入京劫掠的事情。

众人要给袁崇焕定下谋逆罪,就是要把钱龙锡拉下水。

整个朝廷大臣皆是不语,唯有另一位兵科给事中钱家修冒险进言。

“袁崇焕义气贯天,忠心捧日,身居大将,未尝为子弟祈求一官半职,自从掌兵以来,宅邸如故,衣食无变,希望皇上能够释放袁崇焕,照资拔用。”

崇祯没想杀袁崇焕,尤其是祖大寿领兵收复遵化等地:

“卿所奏,具见忠爱,待到事了,自是让他去边塞立功。”

崇祯随即摆摆手:“朕听闻大同总兵有事要说,你们也听听。”

周延儒与温体仁默默站回去,今天只是个试探,以后会有人继续上奏的。

大同总兵麻承息说蒙古大汗虎墩兔,要求市赏三十多万两银子。

又不想拿马来互换,可以帮助大明剿灭盘踞山西镇的反贼锤匪贺今朝。

“皇上,应该撤了麻承息的职。”当即就有人上奏。

“你去大同当总兵如何?”

“臣惶恐。”

大明文官都这样。

让他们挑问题那绝对是行家,要是让他们解决问题,个个开始推脱。

然后山西巡抚的位置还一直都没有人坐呢,大家都不想去那个烂泥潭。

去年就因为林丹汗整的好没面子,大同啥样,崇祯心里还是有数的。

如今左右都有敌人,那小小的驿卒贺今朝,竟然把山西镇副总兵田兆都给宰了。

如此还是我大明镇压民变,死的官职最高的武将。

“朕记得杨鹤上奏时,这个锤匪贺今朝还是个不足千人的贼头。

他趁着我大明和辽东鞑子对战的时候,竟然搅的整个山西翻天覆地。”

崇祯语气里极为愤怒,他看不上锤匪贺今朝,只觉得他分外碍眼。

不曾想竟然做大了,尽管实力不是最大的,可谁让他杀了副总兵。

杨鹤是怎么办事的?

竟然让贺今朝高迎春等人跑到了山西去。

对于山西镇原总兵张鸿功的事情,众人皆是没有言语,指定是那些士卒加入了起义军干的。

因为他是带着整个山西最为精锐的士卒来勤王的。

结果五千人跑的一个都不剩,指定回山西老家了。

这群精锐士卒回老家干嘛?

当然是加入锤匪或者闯贼,所以副总兵田兆被杀,也说的过去。

“陛下,我等还需谨防辽东鞑子再杀回来。”

兵部尚书梁延栋当即提醒了一句,如今山西乱就乱吧,京城要紧。

还是花点钱打发打发蒙古那群叫花子吧。

“三十多万两的市赏。”崇祯喃喃自语,随即问道:“还有富裕银子?”

户部尚书毕自严当即站了出来。

崇祯瞧着这个猪头分外感动。

因为天下勤王兵马数十万云集京师四周,粮草军饷供应成了严重的问题。

毕自严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手批口答处理后勤供应事务。

在他的精心筹划下,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后金鞑子围城立了大功。

后金退走后,毕自严累得头脸肿得像斗一样大,口吐鲜血不止,被崇祯加为太子太保。uu看书

根据毕自严的统计,太仓的收入已经有固定的数目。

大致可分为各省直的京边钱粮银、各盐运司的盐课银,钞官银和一些杂项收入,约三百万两,前两项是大头。

太仓的支出主要是九边军饷和内供、官俸、京支京营米折布花卉并各镇抚赏银,京边年例银支出七八成。

京边年例银几乎耗去了户部太仓的全部收入,如此一来,便让边镇军饷的调度极为僵硬。

在万历年间,户部老库优有八百万两,太仆寺老库也有银一千二百万两。

可是万历朝多次战事的挪用,到了崇祯元年,已经消耗殆尽。

毕自严努力的解释,就是告诉皇上,现在府库没银子了。

就算是这次发给将士的赏银都没着落呢,更何况是给林丹汗三十多万两的市赏。

朝廷拿不出来这笔钱。

崇祯听完了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解释,也是点点头,没有为难他,大喊朕的钱那里去了。

“既然如此,那只能加饷了。”

听到这话,毕自严不过自己肿胀的脸,掏出折子:

“皇上,此乃臣的建议,还请勿要轻易加饷。”

崇祯皇帝打开毕自严的折子,仔细观看,开源节流,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

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

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必须要严查到底。

“甚好。”

崇祯皇帝全部批准,决定暂缓向百姓加饷:“那山西之事,该如何处理?”

《大明第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