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党争才是重中之重(第三更)(2 / 2)

皮岛毛文龙旧将哗变,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等诸将。

随着祖大寿被围,孙元化派遣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但是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

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雪,部队给养不足。

军队行到达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

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此士卒被家丁抓住“穿箭游营”。

故而李应元命士兵击杀该家仆,事后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

李九成又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恐遭诘责,于是抢劫哗变。

山东望族王家遭到巨创。

孔有德受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的扇动叛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东江总兵黄龙遭叛兵割去耳鼻,即“吴桥兵变”。

孔有德不去支援祖大寿后,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数城,率兵直趋登州。

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与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两路成合击之势。

但是张焘与孔有德是老朋友,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

大家一起叛变,大口吃酒大口吃肉。

唯一忠臣张可大部大败逃回登州。

孔有德旧交在登州城内的耿仲明、陈光福,晚上举火开门响应,崇祯五年一月登州失陷。

总兵张可大先杀妻妾后自杀,孙元化手下的葡萄牙雇佣兵多数战死,他战败自刎未遂,为叛军所俘。

因孙元化当年主动接纳孔有德对他们有恩,在监狱里中的他对叛将们晓以利害,明以大义,孔有德本就是被蛊惑造反的,被说服后请求招安。

崇祯也同意孙元化带罪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了朝廷诏书,叛军长时间求招安不得,复乱。

孙元化又说服叛军,让他回朝陈明真相,给大家伙一个交代。

待到孔有德放孙元化返京之际,王道纯袭击叛军,乱事扩大。

兵变发生后,朝中多言孙元化已反。

但是更多的弹劾却多指向了首辅周延儒,而这一切都是次辅温体仁在背后推动的。

因为首辅这个位置,他也想坐!

温体仁暗中指使太监王坤弹劾自己,然后牵连周延儒,逼迫他辞职。

至于登州兵乱不能及时解决,那又如何?

一切都得为他温体仁当上首辅铺路。

孙元化回到京师,被政敌陷害,送往镇抚司衙门,遭受重刑,登州叛乱之事是他主使证据确凿,被判死刑。

周延儒想要免去孙元化的死罪,求救于徐光启,一同上书,但崇祯看着证据确凿的供词,不允,批红孙元化待到今年秋后于北京城西市问斩。

崇祯又急忙派人去巡抚登来,防备叛军孔有德西进,又有人上书招抚孔有德。

朝廷举棋不定,几乎放任山东糜烂的局面,与朝中此种内斗不无联系。

崇祯与朝臣的冲突,完全是因为他要扩大太监的权力,尽管他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手段,护着太监不容朝臣发生异议。

但他心中也明白,就算宦官是自己人,那些宫奴们多是贪鄙昏聩之辈。

崇祯用这些人做心腹和骨干,一是因为内外有别,有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因素。

崇祯是一个极好面子、极重声誉的人。

他分明知道,过分重用内臣,不论是在现实的口碑中还是在将来的历史记载上,大概都不会得到什么好评。

可他也没别的法子可用来制衡朝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