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酒歌(2 / 2)

“嬷嬷什么时候出来的?”明明之前还没看到。</p>

孙嬷嬷勉强笑笑,站到后面了些,道:“有一会了,姑娘看看就好,一会也该回去屋里了,这里人多得紧,怪乱的。”</p>

是么?</p>

苏沉再往那个头戴三朵花的老婆婆站着的地方瞅,那老婆婆却不见了。</p>

奇怪……</p>

也没想太多,看了一会仪仗队,苏沉就跟着何苏释回了屋。</p>

到了夜晚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炉边守岁。吴氏看了看何苏释两兄妹,问道:“家里过年跟在苏州比起来,是不是冷清许多?苏州那边有老太太在,各家也都在,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真的是热闹。今年你们爹爹不在家,只剩我们几个,倒是显得怪冷清的……”</p>

才说完,外头街上就轰隆隆的噼噼啪啪响声,原来是守岁的人在放鞭炮,等到炮仗声清了,何苏释才回道:“人虽少,但是关系倒不大,第一年在京中过节,只觉得好奇。”</p>

吴氏点了头,笑着道:“也没要紧的,过了年你三婶婶就要过来了,再过些日子,大伯调入京中,一家子迁过来,你奶奶也过来住,就热闹起来了。”</p>

“三婶婶要过来住?就是说大姐姐也要过来了?”苏沉吃了一惊。</p>

“是啊,你看这些日子府里上上下下的打点,就是因为过几个月各个院落都有人住了,要早些收拾收拾才方便,老太太要过来,我少不得要把主屋腾给她。”吴氏顿了顿,又道,“今年这样,真是有点冷清的模样,我还记得去年虽然只有你爹爹和我二人守岁,但是听他酌酒唱歌,倒也别有一番味道。”</p>

这个正常,苏沉早听说过何子远曾在殿上击缶大唱大江东去,把一干赴宴人等都惊得呆住的事情。老爹擅长音律,宋徽宗都赏过几把古琴给家里,现在还在房间里头供着。她想了想,不怀好意的看着何苏释,然后道:“娘亲,虽然今年爹爹不在,但是哥哥在啊,让他唱个歌我们听吧?说起来我从未听过哥哥唱歌呢。”</p>

吴氏显然也被这个激起了意思,对何苏释道:“释儿声音清亮干净,与你爹爹年轻时候真的很像,我也从未听过你唱歌,唱一个给娘亲吧,如何?”</p>

何苏释瞪了苏沉一眼,但因是吴氏的话,推了一会,便应了,只是端着酒杯,半天不开口。</p>

吴氏同苏沉等了半晌还未听见声音,苏沉便忍耐不住了,道:“怎么还不唱?”</p>

何苏释摆出一幅无辜的模样,“我答是答应了,但是你们总归得告诉我唱些什么才是。”</p>

吴氏略略思索,看着儿子,笑着道:“国子监中当是有音律课的,课上教了些什么,你便唱些什么吧。”</p>

“虽是有音律课,却只是教授些乐理和曲谱,少有唱词的。”何苏释蹙了眉,“也罢,将就着那个调子唱一个吧。”</p>

他先是将手中的温酒喝了,半晌才张口唱道——</p>

“老兔寒蝉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p>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p>

……</p>

……</p>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泄。”</p>

平心而论,何苏释的声音清亮而干净,正是明朗的少年的声音,让人听来便觉得舒服,配上的调子不知道是哪一曲,但极是契合他的嗓音,虽然曲调是四平八稳的,但在尾音唱到“杯中泄”的时候微微的向上翘了一点,听着十分的勾人,让人心中痒痒的。</p>

吴氏含笑听着,何苏释的声音并不放得很大,但是却透去了外间,有几个小丫头本是在收拾东西,但半日都没动静,竟是听得痴了。</p>

等到何苏释唱完,吴氏也乘兴让丫头取下笙簧奏了一曲,曲子欢快雅致,惹得两个小孩缠着说要学。</p>

一同坐着说会话便过了子时,吴氏见他们两人都有些疲累,便让先去睡,两兄妹也不推辞,请过安便出门了。</p>

被冷风一吹,苏沉的睡意醒了七八分,何苏释和她跟在几个小丫头后面穿过园子,正要回卧房,何苏释突然拉了拉她的手,柔和着表情道:“何苏沉,唱个歌给我听吧。”</p>

苏沉愣了愣,终于笑了,两人落后几步,她低了低嗓音,“记得以前倒是蛮喜欢一个非主流的人唱的歌,似乎还记得点歌词呢……”</p>

于是清了嗓子,用有些飘忽的声音唱起来,</p>

“手心上 亘古的月光</p>

那道伤 一笑而过的苍凉</p>

翘首觐向 你伫立一方</p>

是你生而为龙的狷狂</p>

谨记你的姓名是炎黄</p>

烽燧上 战地的残阳……”</p>

她唱到这里,转过头无奈的笑,“我忘记歌词了。”</p>

“你貌似还破音跑调了。”何苏释不给面子的指出。</p>

然而二人却又不约而同的笑起来,似乎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终于又重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