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二十章 血性(1 / 2)

国策 闪烁 5866 字 2019-10-10

 美国高层会商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当局在战与否的问题上不再犹豫。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大范围调运军事物资、积极为战争做准备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发现共和国的军事调动集中在本土西北与东北、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朝鲜半岛时,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迅速从共和国转到了俄罗斯,讨论的主要话题也由“共和国会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变成“俄罗斯能不能挡住共和国的雷霆一击”。分析局势的时候,一些西方新闻媒体还唯恐天下不乱,故意翻出了一些陈年老账,其中就包括前几年,在共和国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对中俄历史纠纷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实事求是的讲,中俄交往史,就是一部恩怨史。即便从1840年后的近代算起,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个人口最多,一个国土面积最广阔}就没有真正友好过,总是处在不那么正常的非平等关系状态之下。如果按照两国的相互关系,可以大致将两国的近现代交往史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从1857年双方签订《爱珲条约》到20世纪60年代初双方关系彻底破裂的100多年,这是双方关系极为不平等,而且俄罗斯占绝对优势的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20年代末的40多年,这是双方关系相对平等,且双方均不占绝对优势的阶段。三是21世纪30年代之后,这是双方关系再次变得不平等,而且共和国占据绝对优势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之间,还分别有两个相对较短,以相互猜忌、隔绝往来为主的间隔时期。

由此可见,虽然共和国现在拥有绝对优势,但是吃亏的肯定不是俄罗斯。

落后就要挨打,肯定是铁打不动的真理。问题是,强大之后,要不要清算旧账?

与之相应的还有一个问题: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具备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韧性,那么要不要具备以血还血、有仇必报的血性?

可以说,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决定了共和国的发展方向。

如果说中东战争之前,共和国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民族复兴的喜悦之中,只有国家领导人在着重考虑未来,绝大部分民众都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心满意足,那么中东战争就是扇在中华民族脸上的一记耳光,打醒了沾沾自喜的炎黄子孙,让10亿人猛然认识到,民族复兴远未实现,国家离强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也就在2042年前后,共和国的民众开始讨论这两个问题。

如果在40年前,这样的肯定会遭到禁止,至少会受到国家媒体封杀,最终销声匿迹。不管怎么说,对于需要韬光养晦的国家来说,任何扩张话题都有害无益。可是在中东战争之后,这样的话题不但不会受到禁止,反而会得到官方支持,至少能得到各级权力机构的默认。不管怎么说,中华民族复兴不是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所有炎黄子孙的事情,只有集思广益、只有广开言论、只有深入探讨、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找到最适合中华民族复兴方式,也才能在复兴的道路上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以最小的代价再造辉煌。

在这场讨论中,被谈得最多的,就是有没有必要跟俄罗斯清算旧账。

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中,除了仍然流散在海湾的众多文物国宝之外,只剩下两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一是蒙古回归,二是被俄罗斯侵占的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实际上只有《爱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涉及的100万平方千米国土,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涉及的国土已经与俄罗斯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蒙古回归也与俄罗斯有直接关系,所以两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即中俄关系。

毋庸置疑,绝对不是所有共和国公民都认为应该收回当年被俄罗斯侵占的领土。

事实上,半数以上的共和国公民都认为,没有理由、或者没有必要为已经成为历史的问题而大兴兵戈,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中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在共和国成立后,得到双方中央政府承认,即共和国当局已经承认了俄罗斯控制远东地区的合法性{也就是在此时,承认了的合法性},因此共和国没有任何理由往事从提。即便从利益角度出发,也有不少共和国公民认为,现代国家实力中,当国土面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发挥的作用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就像俄罗斯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却不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一样,收复1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很难使共和国变得更强大。因为土地的价值在于蕴涵其中的资源,以及在上面劳作的人,而共和国并不缺乏资源,更不缺乏人口,所以收复失地,反而会带来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安置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人?

可以说,这些理性的讨论,深刻改变了共和国民众的思想观念。

从根本上讲,共和国当局也受到了影响。按照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看法,早在2049年前后,即全面军备竞赛开始后,中俄关系就走上了不归路,翻脸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共和国当局没有趁此机会吞并蒙古、完成对俄罗斯亚洲地区的左翼战略迂回{以蒙古为基地,共和队可以在不借道中亚国家的情况下进军西伯利亚,将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拦腰斩断,也将共和队的进军路线缩短数千千米,在以彻底击败俄罗斯为目的的前提下,足以节约数百万大军、节省数十亿吨物资,还能将作战时间缩短1年以上。这一好处,远远超过了吞并蒙古带来的坏处},就是因为共和国当局仍然认为,翻历史旧账不但没有多大意义,还会产生很多麻烦。

问题是,这种理性的态度,并没为那两个问题给出明确答案。

相对而言,第二个问题要好回答得多,或者说,共和国当局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开始,共和国参与的所有战争都在证明,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有韧性,还要有血性,而且血性比韧性重要得多。韧性可以使国家壮大,如同修身养性与细心调养可以使虚弱的病人康复一样,可是要想强大,要想把积蓄起来的力量转化为真正的实力,就需要血性。说直接一点,一头重200千克的猪与一头重200千克的狮子,最大的差别就是有没有血性。说得再直接一点,如果共和国没有血性,没有敢于挑战霸权的雄心壮志,不管经济有多么发达,无非是第二个清王朝,在下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再次沦落为列强屠宰瓜分的对象。一个民族可以沉沦一次、可以沉沦两次、可以沉沦多次,可是不能连续沉沦两次。沉沦就像是肾上腺素,一针可以救命,连续两针却会要命。面对机遇,中华民族做出了选择,共和国也走向了新生。

问题是,这并不能够准确的回答第一个问题。

实际上,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之后,第一个问题就变成了“清算历史是不是体现民族血性的正确方式”。

可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随便作答的问题。

要知道,自纪佑国以来,连续5任国家元首都没有就这个问题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