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匈奴帝国(2 / 2)

初始纪元公元4世纪末,匈奴部落渡过伏尔加河,进入欧洲。蒙古高原地势崎岖起伏,周边环境变化多样,它在不同方向,被群山密林、草地、沙漠、以及数百个小湖泊沼泽所环绕着。这里居住着许多不同种类的野生马匹,这无疑为匈奴牧民成为驯马高手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始纪元历史上,匈奴帝国的巅峰时期,匈奴控制着东起中亚的干草原地区,西至现在的德国境内,横跨整个中欧的国境。但是这巨大的统治范围内的环境差异似乎并没有给匈奴的统治带来很大麻烦。

关于匈奴在欧洲大陆这个新家的早期记载,极度残缺,仅存的部分主要来自于匈奴的敌对阵营,内容也仅限于匈奴的一系列征服战争。按历史资料,匈奴在初始纪元公元4世纪左右进入欧洲后,首先征服了数个敌对部落,包括阿兰人、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这个时候的匈奴还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他们的阵营选择摇摆不定:时而大胆的攻击东罗马和西罗马,时而作为罗马的雇佣军来对付其他的部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拜占庭(东罗马)开始向匈奴支付岁贡以换取平安——虽然罗马人的承诺并不是每次都能兑现。

匈奴的历史直到阿提拉之前的一代才开始变得逐渐清晰。胡阿,阿提拉的叔叔,是匈奴的前一任领导人。在他任期内,胡阿逐渐消灭了反对势力,建立起了集权制度。胡阿热衷于对外扩张,在成功征服了周边的几个小部落后,他把目标投向了更加强大的目标。

作为匈奴联邦的统治者——这也是匈奴首次在历史记载中登场时的状态——胡阿对东罗马帝国发动了数次入侵。战争的诱因是几个本臣服于匈奴的部落逃离到了东罗马帝国寻求庇护。胡阿要求东罗马帝国交出这些人,遭到拒绝后他放纵士兵在东罗马境内抄掠,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随着胡阿在这场远征中不幸去世——一种说法是被雷劈死——匈奴被迫撤退了。

初始纪元公元434年,胡阿死后,阿提拉和他的哥哥布莱达共同统治着匈奴,并不断的在欧洲扩大势力。依靠着掠夺和献金,匈奴帝国在公元5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为了对抗勃艮第叛军对罗马北方省份的进攻,罗马将领埃提乌斯又一次雇佣了匈奴作为盟军,他之前在高卢征战时,依靠着匈奴的支持稳固了他作为罗马大将的地位。

初始纪元公元435年,匈奴又打上了拜占庭的主意(拜占庭大概是匈奴最喜爱的目标了),软弱的拜占庭皇帝被威赫着签下了著名的马尔古斯条约。条约规定之前的岁贡必须加倍——事实上条约之前就已经是每年几百磅黄金了,这个条约将使匈奴得到更多财富。但是不出所料,拜占庭没有按期支付这一大笔财富,于是匈奴进入东罗马,抢劫了数个沿途城市,并于初始纪元公元443年兵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又一次答应支付贡礼——不过这一次是3倍于之前的量,匈奴得到了承诺后满意的撤退了。

匈奴帝国,以其恐怖的军事力量,给东西方文明世界,都留下了永久难以忘记的血泪烙印。在东西方历史文献中,多数记载描述他们吃在马上,睡在马上也死在马上,匈奴在历史上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他们骑马作战的高超本领。匈奴作为牧民,保有大量的牲畜,这些牲畜是他们在高速行军中的食物、制衣原料和可替换的代步工具。匈奴同时也是弓箭天才,他们在日常的无数战斗中磨砺箭术,使用特制的复合弓,无情的杀死敌人和猎物。

作为征服者之外,匈奴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别的遗产:他们也出产一些能工巧匠和艺术家。一些青铜装饰品在匈奴曾经的聚居区中被发掘出来,这其中包括了一口被认为是用在葬礼仪式上使用的青铜大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