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谢谢他(2 / 2)

看出气氛不太对,殷乐皓也赶紧趁机跟着她们,溜进小姑的房间。

等屋子里只剩下几个爷们儿的时候,殷巧手的目光从殷光耀看到老七,狠狠叹了口气。

“除了老四,大家都在这儿了,我把话说在前面。”殷巧手的目光落在殷老五身上,“我还是那句话,家和万事兴,这些年,老五最辛苦,家里、地里都靠老五两口子,老五只有一个闺女,以后,你们兄弟们互相扶持,别让老五被外人欺负了……”

“爹……”殷老五一个大男人感动的两个眼眶里含着泪,“爹,儿子不孝,不过您放心,我跟柔娘就算分出去了,也是您二老的儿子,不会对您二老撒手不管的!”

殷巧手摆摆手,看向老二跟老三。

“你们两个从小读书,既然不是那块儿料,就回来吧,学着种地。只要勤快,总归能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别怕辛苦,你们小时候也吃过苦,不能忘本。”

殷老二跟老三两个人把脑袋低到桌子上,没应声。

“也怪我,从小对你们期望太大。咱家往上数八辈儿,都是贫农,我小时候家里穷,闹饥荒的时候,你们祖父把我卖到开封府,去给人家当小工。”

“我学了一身做首饰的本事,攒下了一点家底,自己赎了身,成家后有了你们兄弟俩。给你们取名光耀、权耀,就是希望你们能光耀门楣!”

“可你们实在没那个脑子,到现在连生员都没考过,家底儿也差不多掏空了,咱们得认清楚现实,以后,踏踏实实的种地。回去跟你们媳妇儿解释清楚,两个亲家家里都有地,她们就算不会,也该学学,家里的事儿以后让她们多跟柔娘学学。”

说出这番话,殷巧手有点无力,“不过幸好乐安读书还行,家里的事儿先别跟他说,让他专心读书。让其他几个小子住到老五那屋,我亲自督促他们。”

殷乐蓉年纪还小,还不急着说亲,殷老二已经认命了,没什么意见。

殷老三看二哥不说话,急忙问道:“爹,娘,乐安要读书,亲事不着急,但是我们家乐琪今年都十四了,我们搬回来,会不会影响乐琪说亲?”

殷巧手问道:“看了什么人家?”

殷老三被问住,含糊着说道:“具体的还得问她娘,都说女儿要高嫁,肯定是在城里说亲比回来说的人家好。”

殷巧手嗯了一声,如果是以前他说不准就心软了,但是昨晚让林氏把存银拿出来点了好几遍,数来数去,确实只剩下二两银子。

如果在村里说亲,彩礼钱少,他们要给的陪嫁也少,前后几个村里,优秀青年随便他们家挑。

要想在城里说亲,就是说最普通的人家,陪嫁少了,人家未必能看得上他们。

“在村里说吧,等乐安考上秀才,咱们家底气硬点,也能说个好人家。”

殷老三张张嘴,知道让他们搬回来这事儿板上钉钉,说再多也没有意义,反而显得他不愿意回来一样。

虽然他确实不大想回来。

爷们儿说话,林氏从来不插嘴,坐在一边给殷巧手添茶,喝了三杯茶之后,殷巧手把目光落在老六跟老七身上。

“时间过得真快,老六跟老七今年都十八了,咱家到你们小时候就不如以前了,老五还读了两年书,你们也没读过书,全凭着一把子力气。家里还有点钱,不多,等秋收之后,咱们存点粮食,赶在年前把你们的亲事定了。”

“爹对不起你们,你们前面几个哥哥说的媳妇都知书达礼,轮到你们就只能找村里的……”

“爹,我跟七弟都不挑的……”

说到自己的亲事,殷老六跟殷老七俩人面上都有些羞涩,他们是双胞胎,长相跟脾性都差不多,对他们不是特别熟悉的人乍见他们兄弟俩的时候,还以为他们是一个人。

“行了,我今天就说这么多,除了老四,你们兄弟几个我都放心……罢了,都回去歇着吧。”

殷巧手不大愿意提起殷老四,大家也都不敢提,从四年前殷老四回来大闹一场,要走二十两银子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没人知道他在外面干什么,殷老二跟老三在城里没少打听,也没什么信儿。

“爹,娘,你们早点睡,我们先走了。”

兄弟几个呼啦啦出了屋子,除了嫁到开封府的大姑奶奶殷慧,子女们都围在身边,儿孙绕膝,虽然都没什么本事吧……殷巧手叹了口气,觉得很满足。

殷老五回到房间,李柔娘跟殷清瑶已经把衣物都收拾打包好了。屋子里也没有其他东西,等明天一早把铺盖卷了,就能搬家了。

李柔娘神情怅然。

“爹,咱们搬到哪儿去?”

印象中,殷家也没有其他产业,一大家子人挤在这个小四合院里,肯定住不下。而且人多了太热闹,二房三房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她爹娘太老实,容易受气。

殷清瑶很想搬出去。

“你爷爷不是给我们一座山头吗,半山腰上有个小茅草屋,我们先搬过去,回头我上山砍点儿木头,先围个院子,再夯点儿土,把墙体夯起来,再把屋顶修修,咱们先住着。”

“等以后有钱了,再买块儿地,盖个砖房。”

村里的人家差不多都是夯土墙,打了地基之后,用石头垒墙,上面都是夯土,屋顶用的是灰瓦。

只要土夯的结实,房子就很结实,不过这个过程有点长。

那个小茅草屋殷清瑶有点印象,勉强有两间屋,住也能住,不过茅草屋顶漏水,就怕遇见雨天。

不过只要能搬出去,其他一切都不算事儿,她还担心窝在这个小院子里,行事放不开。

“地差不多都翻好了,爹说今年种子不多,咱们的种子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还有农具,等咱们搬过去,得去镇上铁匠铺买点农具。”

“还得买点瓦赶紧把屋顶修了,快到夏天了,雨水多,屋子里到时候别漏成水帘洞!”

“明天早上我先过去打扫打扫,你去梨花嫂子家借口锅带上,咱们也算搬家,我让梨花嫂子帮着烙点儿糙饼,熬一锅菜。”

“回头锅碗瓢盆还得买。”

李柔娘算了算,脸垂下来,叹了口气。

“爹给咱们分多少粮食?”

殷老五心虚的低下头,解释道:“今年收成不好,爹说家里有难处,先给我们二十斤黑面,五十斤小米,三十斤黑豆,别的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先给的意思就是,只给这么多了,以后也不可能补上了。说是分家,其实跟扫地出门差不多。

他们一家三口人,分的这些东西,连一个月的口粮都不够,地里还得买种子,这么一算,吏目送来的四两银子根本不够用!

“咱们先去买上一百斤大米,咱们只有三口人,吃不了多少,赶紧把地种上,先撑几个月,等有了收成就好了!”

李柔娘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好在手里现在有点银子,要是没有这些钱,日子该有多艰难!

殷清瑶不由得想起那个骑在马背上的少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当面谢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