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越来越好(2 / 2)

到吃饭的点,殷清瑶去工地上转一圈,见她爹招呼大家吃饭。

殷老六跟殷老七也来做活,殷清瑶给他们开工钱,他们一开始还不要,后来百般劝说之下才收了钱。现在老宅这边的规矩改了,他们做小工赚的钱不用交到公中,两个人干的是格外卖力。

她没啥实际的活,闲了就来转一圈,回去跟李柔娘和杜鹃一起剥瓜子。

李梨花把家里的活交给大媳妇张氏,带着王娇来帮着柳氏做饭,两个人都是风风火火的性子,很能聊得来。她们聊的时候,刘氏就带着钱大花来晃悠,她也是来帮忙做活的,钱大花不算工钱,来帮她择个菜什么的。

刘氏的眼睛在来做工的汉子们身上转悠,旁人说话的时候她就竖着耳朵听,想给钱大花说个婆家。

不过她的小心思并没有说出来,碰见有人提起来,就插嘴问上两句。以往李梨花跟她最不对付,但是自从钱赖子回来惹事儿之后,她对刘氏的态度好了点,再加上她最近确实有改邪归正的表现,李梨花就没再跟她计较以前的事儿。

她想干啥,没说几句话就被李梨花猜到心思。

刘氏怕李梨花戳穿她,殷勤得很。李梨花这个人心思不坏,以往都是被刘氏惹急了才会跟她吵架打架,现在看她这么殷勤,过往的事儿就那么过去了,都挺不容易的。

殷清瑶再来的时候,看见俩人十分和谐的相处,也是感慨颇多。

她直接把宋大郎家的豆腐包了,宋大郎现在只每天推着半车豆腐去镇上转一圈,给那些老主顾们送点,其他时候就在家里做豆腐给工地上供应。

宋青云放学回来也会帮着他爹做豆腐,帮着一起送豆腐来。本来就是一个村的,宋青云以往只顾着上学,不怎么跟村子里的同龄人玩耍,趁着这个机会倒是跟村子里的小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殷清瑶把瓜子剥完晒干,上称称了称,可能是她伺候的好,不到两亩瓜子收了六百七十斤。她留出来五百斤当成种子,剩下的一百七十斤做了三个口味,焦糖、五香和绿茶口味。每种做了五十斤,还剩下二十斤她直接炒了,就是普通的炒香瓜子。

在忙忙碌碌之中,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眼看着进入腊月,腊八节这天,梁怀玉派许三送来坚果生意的分红。

短短几个月,单是分给她的分红就有五六百两。

腊月里大家最清闲,腊月到正月的生意才火爆呢,到时候估计能分更多。她把三种口味的瓜子分别包了三十斤让许三捎回去给梁怀玉。

炒香瓜子包了十斤。

一共凑了一百斤,不算多,但是足够让她的瓜子在京城露露脸了。

一个多月时间,地基已经差不多挖好了,买的石料章迁总是检查的很仔细,原本画了图之后就没有张进远啥事儿了,这段时间,他可能是闲得慌,天天呆在工地上。

好几个大工都是他联系的,有他在大家沟通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晚上的时候殷清瑶让熬了一大锅浓浓的八宝粥,又去买了咸鸭蛋。八宝粥管够,馒头和咸鸭蛋也管够,大家晚上早点结束,舒舒服服的吃了一顿。

烧上热水让大家洗漱之后,大家钻进临时搭起来的棚子里,盖上软和的棉被,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明天接着干。

一直干到小年前一天给大家放假。

殷清瑶准备了铜钱,来干活的大工每人一吊钱,小工半吊钱,帮工三百文钱,算是工钱之外的过年福利。

虽然说不多,但也是她的心意,大家都很满意。

李梨花跟马氏算是小工,一人给了半吊钱,刘氏跟王娇是帮工,每人三百文,就连钱大花,看在她每天帮着择菜的份上,殷清瑶也给她算成帮工,给了三百文。

旁的做活的人能回家过年,章迁却不能,年前还有一批木料运来,他得检查一下木料,还得看着东西。

柳氏提前回家准备年货,殷老五又给他拉来一些米面粮油,叮嘱他有啥事儿就到家里来说,再三检查之后才回到家里。

李柔娘跟杜鹃正在家里熬麦芽糖,明天小年呢,要祭灶神,吃糖瓜。以前为了省事儿,都是去镇上买现成的糕点,今年不一样了,家里有很多白糖,鸡蛋也攒了一筐了,李柔娘和了点面,放上很多白糖,发酵之后蒸一些类似蒸蛋糕的白糖糕。

殷清瑶去镇上买了四五斤猪肉,还买了两斤羊肉,牛肉也买了些。小年在腊月二十四,提前一天准备了两种馅料,猪肉萝卜馅儿的跟羊肉大葱馅的饺子馅儿,牛肉用来炖汤。

这时候买肉不用多,自己家吃一两顿,祭灶神跟祭祖的时候够用就行。

因为过了小年还要置办大年的年货,一直热闹到大年二十九,大年三十大家才开始休息。

殷老五花了二十文钱去庙里请了一个灶王爷回来,买的时候已经让神婆算好时辰,什么时候从哪个方位迎灶神。一般是半夜里凌晨时分,而且只能是男人去迎灶神,祭灶神,女人们要准备好瓜果点心。

二十三晚上包完饺子,殷清瑶提了个小竹篮,先去老宅送了两大碗,又拐到李梨花家里送上一碗,最后去新宅子给章迁送了两大碗不同馅料的饺子,他两个儿子都在家,今晚迎灶神他也不回去。

拐回来的时候,王娇端着一碗饺子在门口等她,看见她死活要把饺子给她。

“猪肉跟羊肉馅的饺子你家有,我这一碗是鸡肉馅的,里面还包了豌豆呢,你端回去常常。”

推辞不过的殷清瑶只好接了,回家大家都等着她呢,她去打了一壶葡萄酒,除了李柔娘,其他人一人面前一个杯子,外面天寒地冻的,屋子里烧了炕很暖和,大家盘腿坐在炕上吃饭,不一会儿就吃出了一身汗。

“希望我娘平平安安,肚子里的宝宝也能平安顺遂!”

“希望咱家越来越好!”

【作者有话说】

小知识:清朝以前,民间过小年一直都是腊月二十四,二十四除了祭灶神之外,还祭祖,扫尘。后来到了清朝中后期,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祖大典,为了节省开支,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后来北方第五的百姓们就按照帝王家的习俗,也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南方地区还是按照腊月二十四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