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先生(2 / 2)

“到时候我把钱出给您,您出面组织着在咱们村儿建个学堂,不管男娃子还是女娃子,只要是来学堂读书认字儿的咱都欢迎。我二伯跟三伯不是在家里闲着呢,他们一辈子没干过啥活,出不了力气,但是教书识字还是能办到的。”

“考虑到大家都得干活,咱就上午开一个班,下午开一个班,请先生的工钱我出,您看怎么样?”

林全拍手赞道:“妙啊!这样大家都能认字儿,不至于当一个睁眼瞎!挺好挺好。”

“还有啊,我乐安哥他们几个不是都读书吗,逢年过节回来,还能给大家讲讲四书五经,让有天分的孩子们也能多学点知识。咱们村子里的孩子来念书,笔墨我都包了,外村的来也不收钱,您看怎么样?”

“这是好事儿啊……清瑶,难为你有心了,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现在就发通知,让每家派一个人晚上来开会。”

“行,我现在去跟我爷说说这事儿!”

殷清瑶在心里盘算,办一个学堂,请两个先生,每个先生每天只上半天的课,不用传授什么大道理,只用把日常用到的字和词语学一学,任务量也不算重。每个先生每月发半吊钱,老宅那边没道理不同意。

她到老宅,先找到她爷,把这事儿说了,虽然是给自家发钱,殷巧手沉吟片刻说道:“会不会给得太多了?一个月就是一两银子呢!”

殷清瑶心里高兴,她爷虽然偏心二房三房,小事儿上和稀泥,大事儿上可从来不含糊。她本来就存了帮扶老宅这边的心,就算不是她自己的亲人,只要能拎起来,她肯定是希望大家的日子都过好。

早说这份工钱也不多,反正在县城是肯定请不到先生的,但是只教学生识字,又不做文章,一天还只教半天,逢年过节和月底都放假,她给的就不算少了。

“爷,我给得起。”

殷巧手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了两声,随即又是一阵咳嗽。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这是造福乡邻的好事儿,咱们家确实该出这个头!”

看见她来,林氏原本没什么好脸,支起耳朵听见钱的时候,脸色已经不那么难看了,只是说话还阴阳怪气的。

“你们家都有钱盖房子了,给先生的工钱就这点啊?当初你爷供你两个伯伯花了多少钱!”

殷清瑶眉毛斜飞起来,甜甜笑了一声说道:“我爷倾家荡产,他们也没考回个功名不是?在家种地不是可惜了吗,要不然我花一两银子去县里也能请个先生过来,何必劳烦二伯三伯呢?”

林氏接下来的话堵在胸口,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五房在村口的房子盖起来了,那是何等的气派风光……只要想起来她的胸口就疼。

殷清瑶拿出来一张纸,用炭笔在上面写着。

“当然,我对先生也是有要求的,第一个月保证孩子们每天至少学会三个字,一个月之后,数量翻倍,一年之后,现行的《宣统大辞典》至少要教一半。”

“我知道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完全掌握,但是至少要保证学得快的学生三年内把《宣统大辞典》里的字都认识,会写,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然也不能只学认字,还得教算术和打算盘,基本的记账算账得会。”

“其中若是有好苗子,能往科举上走的……这些到时候再说吧。爷,您看要不要把二伯三伯喊来问问?”

话赶话说到这里,她心思一动,没再继续下去,未来谁也说不定。

殷巧手点点头,冲着隔壁房间喊了一声。

“静娴,去喊你二哥三哥过来!”

殷老二跟殷老三在上屋坐好,殷清瑶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殷老二没吭声,殷老三努嘴说道:“清瑶啊,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是读书是需要天分的,要是死活教不会怎么办?还有啊,在县城里请个教书先生,再不济每月也有二两银子,这……每月半吊钱,路边的乞丐都不是这个价!”

殷清瑶一直笑呵呵地听他说完,然后抬头看向殷老二。

“二伯,你觉得呢?”

殷老二也摇头。

“清瑶,不是我不愿意帮忙,是我在县城接了抄书的活,虽然辛苦吧,一个月也能赚个一两二两的,关键是还能趁机读书学习。乐安都考中秀才了,我这个当爹的也得更加努力才是。”

殷清瑶点头附和道:“两位伯伯说的有道理,爷,那这事儿我就不劳烦两个伯伯了,我到外面去请一个先生回来。”

走出上屋,还能听见殷老三的嘀咕:“一个月才半吊钱,五房明明那么有钱,请的大工一天就是这个数,咱们才是一家的,钱都拿出去给外人,也不舍得给自己亲哥!”

“读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儿,我就不信少了二两银子能请来一个先生!反正用谁都是用,给咱们加点钱不就得了!”

剩下的声音被殷巧手的咳嗽声遮住了,殷清瑶摇摇头,两个人干一个人的活,自然只能领一个人的工钱了。初期学生人少,就先教着,等以后学生人多,工钱肯定是要涨上来的。

都是一家人,只要干活踏实,她还能亏待了他们不成?她二舅刚去酒楼干的时候,一个月才三百文钱,给他们家干活的小工自己在外面揽活的时候,辛苦干一天也才只能赚三十文。

先生肯定还是要请的,学堂也要盖,趁这段时间,让她外公帮忙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殷清瑶出钱买葡萄树,还要在村子里盖学堂的事儿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不为别的,就看殷家吧,这么多年砸锅卖铁也要供家里的孩子念书,不说别的,读书人往那儿一站,看着就跟别人不一样。

这么多年潜移默化,板蚕村对于读书这件事儿都是向往的,村里也就殷家跟宋大郎家有读书人了,现在他们的孩子也能读书那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每天只上半日课,还能不耽误干活,笔墨也管,女娃子也能上!这下大家完全没有意见了。

以前大家对女娃子并不重视,但是您看殷家五房,就一个女娃子,现在人家大宅子都盖好了,说不准去念了书,他们家的女娃子也能跟殷清瑶一样顶天立地呢!

于是第二天殷清瑶去新宅子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

“清瑶,山里那些葡萄树你啥时候要,喊我一声,我去给你挖!”

“你家盖房子还缺人手不,咱们现在闲着,去给你家帮帮忙啊!”

“清瑶啊,这是婶子炸的丸子,你带点回去尝尝……”

殷清瑶一个一个客套过后,在新宅子后面找到正在洗菜的李梨花,凑过去问道:“梨花大娘,您昨晚去老宅提了人家姑娘的事儿吗?我爷跟我奶啥态度?”

左右看了看,这会儿就李梨花跟王娇在这边,李梨花的表情有点耐人寻味,凑过来小声说道:“哎,我没敢说姑娘家的事儿,只跟你爷奶说,姑娘是柳嫂子大媳妇的妹子,两人在街上看对眼了,人家姑娘也不小了,嫁妆给得也丰厚,来问咱们这边的意思。”

“你爷挺高兴,你奶……”她语气顿了顿,“你奶说哪有这么好的事儿,问我那个姑娘是不是缺胳膊少腿,或者长得像夜叉。”

说到这儿两个人都是无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