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桃花的颜色(2 / 2)

“娘以前从来没敢想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娘很知足,也不想让你太累。”

殷清瑶嘴里塞了半个荷包蛋。

“娘啊,我不觉得累,人往高处走,要是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守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那何苦要来这个世上走一遭呢?”

“人一生都要不断前行,我们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现在,我们自己家盖了大宅子,能吃上白面馒头,能吃上肉,还能庇护杜娟姐姐,腊梅和豆娘她们吃饱穿暖。那些帮着咱们做活的乡亲们也能多一点收入。”

“咱们现在能力有限,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但是等将来能力更大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帮助更多人,让他们在灾荒的时候不至于卖儿卖女,让他们凭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

“我相信未来人人都可以过上更加优渥的生活,但是这件事情需要有人领头去干。”

李柔娘心底触动,但是她对未来更多的是担心。毕竟树大招风,她怕惹上什么麻烦。这点殷清瑶也早就想过了,平常能低调的时候尽量低调,但是面对未来还得多做准备。

“娘,过段时间我要去一趟府城,我再去买一些人,多买点男童,我可以教他们功夫,训练他们,让他们看家护院。不过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你做什么去?”

豆腐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出来的,竹签交给马氏她也放心,至于鸡汤,为了给她娘补身子,养的几只公鸡杀完之后,又买了不少。明天早上现杀一只拿过去。

明天早上要起个大早了。

但是今天下午的时间就空出来了,她背上?头,在坡上绕了好几圈,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开辟菜园子。

新发上来的葡萄苗长起来了,等过段时间还得移植出去。

实在没法子了,殷清瑶就上到坡顶上,在核桃林外面选了一块儿地方,开辟出来一小块儿菜地,先松松土。回到家以后,取出辣椒和番茄的种子,把干瘪的和坏的挑出去,寻来两个大碗,分别将辣椒和西红柿的种子放进去。

用差不多五十五六度的热水浸泡搅拌,以达到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的作用,等水放凉以后,浸泡三四个时辰,再将种子捞出来,用湿布包裹,放上两三天。

种子表面会有露白,这个时候找一个合适的容器,装上细沙土,把种子埋进去,大概过上三五天就会发芽。

辣椒和番茄的育苗方法一样,殷清瑶先试了试,剩下的交代给杜鹃。

晚上吃完饭去老宅拿上竹签,第二天天还黑着的时候她就起床了,黑灯瞎火之中,去笼子里捉公鸡的时候差点被公鸡啄到手背上,幸好她躲得快。

村口跟宋大郎汇合,她一只手提溜着一只肥硕的大公鸡,背上一个包裹里面装着竹签。好在月亮还没落下去,天色渐渐从蒙黑变成鱼肚白。

到城门口的时候正好赶上开城门,两个人等一二十辆粪车从里面出来之后,才推着装豆腐的车进了县城。

尽管已经到了三月份,山里的大清早冷得还要穿一件薄棉袄,两人一直赶路,路上就把棉袄脱了,殷清瑶的棉袄缠在腰上,宋大郎的棉袄挂在车把上。

“前面就到了。”

章迁家门口立着一个人影,正是焦急的柳氏。

“伯母,您吃饭了吗?”

看见她,柳氏才松了一口气,昨天她说要开作坊,但是一直到今天早上,家里就只买了一些香料,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眼看着天就要亮了,万一到时候客人上门,她啥也拿不出来……

“哪有心情吃……你交代的案板和灶台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咱们该做什么?”

殷清瑶指挥着宋大郎把豆腐卸在院子里的大案板上,跟他先把豆腐的钱结了。宋大郎推着车回去,回家再拉一车去镇上卖。殷清瑶撸起袖子,拿了把菜刀,三两下就把大公鸡开膛破肚收拾干净。

把他家最大的大铁锅支起来,塞上柴火,先熬汤。

同时指挥着柳氏跟向氏切豆腐块儿,下油锅炸豆腐块儿。她这次还做了上次做过的空心豆腐球,炸好之后的豆腐干,用竹签串起来。等做好这些的时候,鸡汤差不多也熬好了。

隔着老远就能闻见鸡汤的香味儿。殷清瑶往里面加了孜然粒,比之从前的配方更加浓郁醇香。

章迁家左右的邻居都来敲门,探着脑袋往里面看。就连没吃饭的柳氏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章华和章启睁开眼,闻见这个香味儿,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鞋都没穿就跑出来。

“娘,做的什么好吃的?”

向氏正在帮着柳氏炸豆腐球,看见他们两个光着脚下地,眉头一皱。

“我看着锅,你去招呼他们两个。”

柳氏一边用笊篱搅着豆腐球,一边把炸黄的豆腐球捞上来装到早就准备好的大盆子里。向氏把两个孩子从地上捞起来,报到床上穿衣服穿鞋。

殷清瑶丢进去一把炸好的豆腐球,又丢了一把炸好的豆腐干,等入味之后盛了一大碗端进屋子。

“先让俩孩子解解馋。”

这边刚准备好,昨天谈好的几个小摊贩几乎是同时上门。

他们本来还在犹豫纠结,结果刚走到巷子门口就被这股香味儿吸引了,几个人争先恐后地挤着门进来。

一共是四个小摊贩,殷清瑶跟柳氏已经串了满满一大盆豆腐串了,给他们四个人分了分,他们听话的带着自己那套家伙事儿上门。看着他们大小不一的铁锅,虽然刷得都很干净,就是显得有点不正规。

给每个锅里倒上大半锅熬好的鸡汤,殷清瑶跟着他们出门,她今天熬的鸡汤说是香飘十里都不为过,刚从章迁家的巷子里出来,还没分开头走就有人上来询问。他们推着车一路走好一路卖。

从殷清瑶这里拿的豆腐串还没到中午就卖完了。

看这个架势,殷清瑶赶紧回头,指挥着柳氏婆媳继续炸豆腐串。

豆腐用完就再上街去买,除了向氏跟陶氏轮流带孩子以外,柳氏跟殷清瑶基本上没休息,整整忙活了一天。

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到宋大郎家里,紧急又预定了一车豆腐。还是那句话,豆腐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出来的。但是找上门的生意,辛苦点不算什么。

于是宋大郎两口子半夜起来泡豆子拉磨。夫妻俩轮流干,到天快亮的时候实在撑不住了,本来该去上学的宋青云心疼他们,让同在镇上念书的邻村的同学帮着跟先生请假。

他自己折身回来,把剩下的豆子磨完,再把已经做好的一车豆腐装上车。

“爹,上午你歇歇,我去县城送豆腐,等下午的时候你再去送。”

钱氏已经累得起不来了,宋大郎也没好到哪儿去,等他出门之后,两口子商量着:“得去买个牲口回来拉磨,清瑶跟咱们是长期生意,再这么下去,孩子的功课可都得耽误了!”

宋大郎越觉得有道理,于是两口子先回屋数了数钱,拉磨肯定是驴子最好了,而且驴子便宜,一头驴才二两银子,买回来大家都省劲儿!

殷清瑶在村口没等到宋大郎,却等来了宋青云,看他穿着寻常款式的上衣和裤子,问道:“你今天不去学堂吗?”

宋青云比去年的时候长高不少,身形跟一根长竹竿似的,但是他虽然看起来瘦,却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在家里经常帮宋大郎拉磨,胳膊上有劲儿。

但是殷清瑶不知道,怕他推不动,主动扶着车把,帮他一起推。

只是这样一来,两个人不免要肩并着肩,走路的频率要是不对的话,很容易撞在一起。

以前在军队的时候,齐步走跑步走是每天进行的常规训练,她很自然地跟他踩出了同一个频率。

宋青云敏锐地发现,他迈左脚的时候,她也迈左脚,他迈右脚的时候她也迈右脚。细细的脚尖从裙子里钻出来,朦胧中看见鞋面上绣着一朵殷红的桃花,他的脸颊也跟着变成了桃花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