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太阳打西边出来(2 / 2)

李大壮被她推着往前走,只留给小胡子男人一个背影。

小胡子男人啧啧两声,自言自语道:“李大壮还有这么气派的亲戚?他爹那头的亲戚不是死干净了吗?”

不过是一个小插曲,殷清瑶并没有放在心上,上了船之后,她跟杜鹃在船头坐下,伸手拨弄湖里的水。李大壮不好意思过来,让陈彩云过来跟她道谢。

“我们当家的让我来谢小姐,多谢小姐给我们留脸面。”

陈彩云总觉得眼前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姑娘不一般,说话也十分拘谨。殷清瑶冲她一笑,说道:“我肯买下你们一家,主要也是看你和你当家的能吃苦,能干活,感激的话就不用说了,以后听我安排就行。”

“我们肯定听小姐安排。”

陈彩云更加拘谨了,殷清瑶笑笑不再搭理她,她反而轻松了几分,回去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跟李大壮把刚才的对话说了。

下了船,码头距离板蚕村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大家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殷清瑶不打算继续租车,让大家在外面等着,她去驿馆取了自己的信,带着大家徒步往板蚕村赶路。

越走越偏僻,到后来,路上连一个人都没有。一行人除了杜鹃之外都有点好奇。

他们碰见了赶着驴车往县城送豆腐的宋大郎。

远远瞧见一大群人往村子里去,宋大郎心里先是咯噔一下,等看见为首的是殷清瑶的时候,咯噔就变成了欣喜与不可思议。

“清瑶,你去府城买人了?”

殷清瑶嗯了一声,看着他新买的小毛驴问道:“您买了毛驴了?今天送几车豆腐?”

“早上送了一车,这是第二车,下午估计还得再送一次,两天的功夫,要豆腐的数量翻了两倍,你是不知道,连咱们镇上都有卖豆腐串的了!”

“这是好事。”殷清瑶笑道,“您要是清闲了,再研究点儿新品,比如豆腐皮或者腐竹啥的。”

“行,等我把豆腐送到县城,回家就研究!”

跟他分开,殷清瑶继续带着大部队往村子里去,大家好奇地打量着四周,都没想到买了他们的人不住在城里,而是住在山里。

两边的高山渐渐退去,远远看见一处河滩,河滩上一座平坦宽阔的石桥上面,坐落着一座青砖灰瓦的大宅子,大宅子盖了两层,看着比府城的府衙都气派。

殷清瑶领着他们一路走到新宅子,一路上下脚的地方都铺着上好的青石,新宅子的大门开着,绕过照壁,院子里堆着一堆木料,有的木料上还有雕花。

殷老五正招呼着木匠往屋子里抬家具。

“爹,家具都打好了?”

殷清瑶绕过那些堆在院子里的家具,他们家要的家具多,找的也不只一个木匠,这会儿大家都在这个院子里,却一点也不显得拥挤。

“清瑶,你回来了!今天就能把家具装好,后天就是好日子,咱们要不后天就搬家吧?”

“老爷好!”

殷清瑶身后齐刷刷的问好声吓了殷老五一跳,看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他的视线转了一圈,落在李大壮身上。

殷清瑶解释道:“爹,因为朝廷的开荒政策,市面上基本上都是孩童,等再过两年咱们就不缺人手了。再说了,他们的可塑性强,想要什么样的人咱们自己教就行了。”

殷老五也没听懂什么叫可塑性,不过,宅子大了,人少了确实不行,光洒扫就是一项大工程,更不用说他们家现在还有养猪场,养鸡场,二百多亩地加一个山头,眼看着麦子也该收了,他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行,咱家里家外都听你的!”

殷清瑶去各个屋子里转了一圈,前面的院子里挖的地龙,现在正在放家具,但是二楼因为地龙到不了,所以楼上还都是火炕,这样到冬天,不管在楼上还是楼下,都不至于冻着。

其实他们这边的冬天也没有特别冷,但是很潮湿,烧火炕能驱赶潮气。

刚打好的家具上了漆,味道很大,虽然说古时候都是环保材料,但是她两个弟弟还小,他打算让大家都住在二楼,通风也好,环境也好。

当时盖房子的时候就设计了下人住的房子,头一进院子左右两边粮仓对面各留出来一排,正好男女分开住。

房间里现在都很乱,正好买了人回来,殷清瑶把大家分成组,先把卫生打扫好。她跟杜鹃把堆在仓库里的被子抱出来晾晒,这些被子都是盖房子的时候新做的,被子加上褥子有不少,两个人忙活了半天才全部抱出来。

前院的家具都装好,殷清瑶拿钱出来给木匠们结钱,这段时间没什么进项,花银子的时候却跟流水一样。

新房子里什么都缺,她大概算了算,要想把这一座大宅子填满,二百两银子还打不住呢!还是得努力赚钱。

忙活完之后已经过了饭点了,幸好他们人多,盖房子的时候做饭的家伙事儿都是新买的,新宅子这边还有米面,大家一起动手做饭,很快就吃上了。

吃完饭,殷清瑶找来纸笔,把大家的名字写上,女童们五个人一间,加上李凤仙一共十四个人,住了三间,男童加上李大龙共九个人,五人一间住了两间。

殷清瑶单独给李大壮夫妻俩安排了一间。

分好房间之后,他们就各自去安顿。

殷清瑶趴在桌子上看着五花八门的名字,有叫狗蛋、翠花的,也有叫黑妮儿、皮蛋、麦堆、满仓的,都是挺朴实的名字。

殷清瑶写写画画,在纸上写了二十四节气。等大家收拾好之后,把人都集合起来,除了李大壮两口子,其他人按照年龄大小,给每个人都取了新名字。

年龄最大的就叫立春,最小的排到小寒,还差上一个人。

杜鹃看出她的烦恼,提议道:“把豆娘加上,或者把我加上,正好凑够二十四节气。”

殷清瑶犹豫道:“我觉得豆娘的名字挺好听的,不舍得她改名字。你的名字也不能改,我还想让你当大总管,管着下面这些人呢。”

她没有强迫症,但就是觉得少一个有点不完美。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把豆娘添上,豆娘不是最小的,大概排在冬至的位置,还有两个小姑娘是姊妹俩,一个叫猫儿一个叫狗儿,让她哭笑不得,父母们给他们取的都是什么名字!

杜鹃比她大一岁,今年十二,买来的女童跟男童里面,最大的十四。

“杜娟姐姐,这两天你就留在这里,招呼着大家把新宅子拾掇拾掇,明天我跟我爹把坡上的东西能拿过来的先拿过来,我爹说后天是个好日子,等后天我们也搬过来。”

杜鹃一口应下来,等殷老五那边忙完,父女两人一块儿回家。

住在村子里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家里的事儿啥也瞒不住,她这边刚去府城买了人,村子里该知道的差不多就都知道了,还没走到村口,林氏就站在老宅门口等着,见父女两个过来,开口喊道:“老五,你来家里一趟,我有话要跟你说,清瑶你就先回去吧。”

殷清瑶狐疑地看着她,以往,她奶连屋门都不出,今个儿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竟然在门口迎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