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拉下水(2 / 2)

少年人嘛,总得有活力才行,少年老成看起来也怪怪的。伙计给他热了酒菜,嚼了两口才琢磨过来。

她是个姑娘家啊……可不是少年人。

被他念叨的殷清瑶正趴在桌子上写信,嫌一盏油灯光线太暗,出门喊了客栈的伙计多拿来了两盏,同时点着三四盏灯,屋子里总算亮堂点儿了。

只见她一手托腮,另一只手握着毛笔陷入思考,思考半天才写下一句,时不时还抓耳挠腮咬笔头。

不由让人好奇她这封信是写给谁的。

殷清瑶很久没落笔了,手握成拳头敲敲脑袋,也实在是一个典故都想不起来。

“算了,就这么写吧。”

只见笔头在她脸颊旁边动来动去,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吹干墨迹叠好装进信封,然后动笔连着又写了好几封信,最后还把她画的画也装了进去。

装好密封起来,推开窗户见旁边驿馆里的驿丞还在院子里劈柴,北境天冷,尤其是晚上,白天还能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夜里就觉得凉飕飕的。

驿丞搓搓手,听见敲门声,开门看见是一个笑嘻嘻的小公子,将她上下打量之后公式化地开口道:“这里是官家的驿馆,不是客栈,非官身不能入住,不接待商旅,除了官家的文书、军报之外,也不送信。”

说着他已经看到殷清瑶手里拿着的好几封信了。

“小公子要是寄信,等明天白天来,驿站门口有专门承接送信的信差。”

“我不是官身,但是我有这个。”临出发前,梁怀玉差人给她送来了一块儿腰牌,牌子看着不起眼,就是一块儿小木牌,木牌正中间一个梁字,边缘有墨色的线条,隐约是麒麟的图案,“送我这块腰牌的人说,拿着这块儿牌子可以请驿馆的差役帮着送信。”

驿丞接过来看了看,脸色突然变了。捧着牌子的两只手都有点颤抖,目光再次将她上下打量一遍,谨慎问道:“你要给谁寄信?”

殷清瑶把信封摊开,一一说道:“第一封送到汝宁府汝阳县李庄乡板蚕村殷家五房。第二封送到汝宁府西城门的綉坊,交给綉坊的管事方氏。第三封送到京城,给今年新科探花郎苏子义。这三封都送到京城忠勇侯府。还有最后一封……”

“最后一封送到太子东宫,最好能亲手交给太子。”

她说头两个地方的时候驿丞还没太大反应,越说驿丞的心里就越慌,尤其在听到东宫太子的时候,差点儿就把手里的牌子摔了!

“小公子……您这些信急不急?着急的话,小人今天晚上就安排信差出发……”

殷清瑶主要是想着走一次后门,不能白白浪费这个机会,自己找人送信又慢又贵,还容易送丢,用官家的途径又快又稳当。

“也不算太着急吧,今天天色晚了,我这些只是普通的家书,等明天吧,你们要是有军务,一起上路就行。”

驿丞在听到家书的时候心又抖了抖。

普通人,谁能给太子写家书……换句话说,太子的家书……那可比公务还要紧急。

“那个,我的牌子可以还回来吗?”殷清瑶的语气仍旧是淡淡的,好像没察觉到驿丞心中掀起的波涛。还从怀里摸出来一枚银锭连着信一起递给他,“这些银子让送信的差役大哥们路上喝茶。”

驿丞反应过来,赶紧把牌子还给她,接过信却不敢接银子。

“给官家送信是分内之事,不敢要小公子的赏赐。您放心,事儿绝对给您办好!”

殷清瑶心里感叹了一句果然有权比有钱更好办事儿。

折身回到客栈,关城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在此驻扎的军营不仅管着防务,也管着政务。而且,自古就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驻守的将帅可以先斩后奏,她怕自己动了军马的想法之后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拉太子下水吧,反正她就是要跟朝廷做生意。

她的靠山得足够硬才行。

整个大梁朝除了皇帝就是太子了。

一举几得,殷清瑶心满意足地回到客栈,悄悄打开窗户,果然看到驿丞在院子里转了几圈,然后拿着信出门去了。

莫名其妙冒出来一个人,就算拿着腰牌,给太子送信这样的大事儿也不是一个驿丞能决定的。

方驿丞揣着几封信出城,赶到军营。

经过层层通报,被值夜的兵将领到军营中间的营帐、营帐里还亮着灯,一个身材高大却瘦削的中年将军靠坐在圈椅上。

“小人开平卫驿馆驿丞方平,见过镇北将军。”

正在写奏折的李承揉了揉眉心,探头问道:“什么事儿?”

方平把护在怀里的信尽数拿出来放到桌案上。

“今日晚饭之后,一个十四五岁的年轻公子送来了这些信,对方手里拿着太子府的腰牌,小人不敢自己做主。”

正在揉眉心的李承顿住,伸手将信拿过来,一封一封看过封面。给太子的信封皮上什么都没有。

当看到汝宁府的时候,突然顿住问道:“这封信送到汝宁府什么地方?”

方平抬眸看了一眼又垂下头去,回道:“好像是汝宁府汝阳县李庄乡板蚕村。”

“李庄乡?”李承盯着这封信出了会儿神,“有没有问对方姓甚名谁?”

方平身子一凛,慌道:“小人当时太过惊诧,忘记问了……不过那位小公子相貌气度颇为不凡,他不是本地人,应该就在城内的客栈住,小人这就去找!”

“倒不着急。”

李承直接把那封没有写封面的信拆开,将信上的内容匆匆浏览一遍之后,再拿起自己写的奏折,轻笑道:“原来太子殿下早有安排,倒是我多事了……”

说着又重新拿了个信封将信装进去封好口,交代道:“那就安排人送信吧。”

方平压下心中的惊讶,小声问道:“那位小公子……”

“顺便帮我也送一封家书。”

从军营出来的时候是镇北将军身边的亲随亲自领着他,将他送到城门口的。怀里揣着的信又多了一封,看封皮,镇北将军原来也是汝宁府汝阳县人,不过将军的信是送往西局村的,不知道跟那位小公子是否认识……

哎,他就是个小驿丞,还是赶紧安排人送信吧。

驿馆送信的差役本就是全天待命,夜里接到急报,立即就出发。

殷清瑶睡了一觉之后,她的信早就已经离开关城了。

早起收拾好,客栈准备的早餐是羊乳和大骨头。大早上吃这么硬,殷清瑶觉得肠胃负担不了,便端了一碗羊乳,拿了一个烧饼配咸菜。

在关城这样的地方烧饼比肉汤值钱,羊群到处都是,羊乳也很常见,但是三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的粮食最为难得。

关城的粮食更是紧缺。

大家更喜欢啃肉骨头,虽然也觉得吃完要半天才能消化,但是只有来关城才能敞开了吃肉,往常在家的时候吃窝头吃腻了。

吃了半个烧饼就噎得不行,殷清瑶喝了两碗羊乳。羊乳是好东西,但是粗加工的羊乳膻味儿很重,一般人真的难以接受。

这些东西在殷清瑶眼里都是值钱的东西,但是市场还没有开发……后世的羊奶粉可是风靡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