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茶艺表演(2 / 2)

“所以,别想骗我,你们才刚给我上了一课,转过身来就想骗我……”

“你觉得我有那么缺心眼?”

他的语气像是在教训说谎的小孩,每个字都像利刃般刺在心头,也像是回应她开的玩笑。

他把她的表白当成是玩笑,是捉弄。

“我,我……”邵毓宁通红着脸,憋了一句:“我缺心眼行了吧!”

殷清瑶推门的手顿住,透过门缝看见杵在原地的邵毓宁,推门进去。

“毓宁,天色不早了,咱们该回去睡觉了!雨势到现在也没收,不知道明天早上会不会停下!”

邵毓宁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跟你们玩儿游戏一点意思也没有,不知道你是怎么赢了一个晚上的!我们走了!”

邵云舒没发现不对劲,在后面教训道:“你们两个以后再捉弄我,我就不客气了!”

回到房间,邵毓宁的眼泪忍不住开始往下掉,无声的哭泣看起来挺吓人的。殷清瑶拿了帕子给她,又打了水让她洗漱。

“我跟他说了我的心思,他以为我在开玩笑,他以为我喜欢别人……”

“我感觉我好丢人啊……”

帕子被她握在手里也不知道擦泪,殷清瑶又把帕子拽出来帮她擦脸,一边擦一边劝道:“乖,不哭了啊!没什么好丢人的,我倒是觉得你比我有勇气。”

邵毓宁泪眼朦胧地看着她。

“我当初喜欢你二哥,喜欢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不敢说,甚至连我自己都在麻痹自己。毕竟你们家是权贵,我就是个乡下的村姑,从来不敢奢望的。”

“后来知道你二哥的心意之后,才敢把藏在心底的情愫表达出来……”

邵毓宁一顿,哭得更猛烈了。

“可是,可是他不喜欢我……”

“我以后该怎么面对他……”

邵毓宁扑在殷清瑶身上哭到睡着,大概是觉得太丢脸了吧……

殷清瑶觉得自己有点不地道,这种情形下,她应该跟她同仇敌忾,先把惹她哭的人骂的狗血喷头,再安慰一下姐妹受伤的心灵。

但她没忍住笑了,邵毓宁也不是真的伤心,她就是觉得丢人才会哭。

哭也不是坏事。

殷清瑶觉得,只有被宠爱的人才会哭,她就从来不哭。

用帕子沾了清水帮她擦了擦脸,殷清瑶自己洗漱好也上床睡了,只是感觉唇角有些不适,伸舌头舔了一下,感觉到血腥味。

心里又把邵云舒骂了一顿。

第二天,雨下得虽然没有昨天大,但还在稀稀拉拉地下着,就算天晴了,地上有泥泞他们也没办法赶路,只好再住几天。

所以大家都不着急,难得睡到自然醒。

睡醒的殷清瑶跟邵毓宁对视一眼。

“你嘴唇怎么肿了?”

“你的眼睛也肿了。”

出门吃早餐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分别从金城和邵云舒嘴里问出来。

殷清瑶淡定的说道:“刚才吃饭咬着嘴唇了。”

金城试了试,问道:“吃饭能咬着上嘴唇吗?”

邵云舒不自在地咳嗽一声,问邵毓宁。

“你的眼睛怎么回事?”

邵毓宁本来还觉得有点难以启齿,见识了殷清瑶的说谎都不脸红的本事,用勺子搅合着碗里的稀粥,声音软踏踏地说道:“被蚊子叮了。”

“昨晚有蚊子吗?你们睡觉没点熏香?”

殷清瑶咳嗽了一声,岔开话题。

“我手底下有一支商队,在魏关附近被山贼抢了。此处往西走,官道两旁山高林密,里面说不准有山贼,咱们不如趁机分析一下接下来该怎么走?”

说到正事,大家都端正了态度,吃完早饭,邵云舒回房间找了一份舆图,将他们要走的路线标出来。

“太子殿下怀疑那些山贼不是普通的山贼,因为每次官府去剿匪的时候,山贼早就闻声逃窜销声匿迹,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冒出来。”

“如此反复,搅得商队都不敢往西边去,尤其是运粮的商队。”

“西北驻守着几十万的大军,如果没有粮食肯定要出乱子,再加上鞑靼王族在关外也不消停。一旦战事开启,这些山贼就是让堤坝溃散的蚂蚁。所以我们不能大意。”

“此处距离魏关大概有三四天路程,等雨停了咱们做点准备再上路。”

四个人在房间里密谋半天,没料到雨一直下了三天。原本遭了旱灾的河南府又遇上洪灾,前方山路塌方,湍急的河流将桥冲毁。

三天的路程硬生生走了十天才到达魏关。这期间吃了多少苦头自不必说,原先定的计划也要搁浅。

路都断了,这个时候在魏关出现一直运粮的商队,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咱们改变计划,清瑶,你跟毓宁去县衙打探关于山匪的消息,我跟金城去魏关附近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

“好,你们小心,不管有没有消息,晚上咱们在客栈碰面。”

约定好之后,殷清瑶跟邵毓宁就去了县衙,她上次在魏关这边丢了一批货是事实,刘强报了官也是事实,官府应该有记录。

此处在弘农卫和潼关卫之间,按照行政区划,应该是灵宝县的辖区,况且魏关就在灵宝城外东北二十里处,快马一来一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县衙的大门开着,殷清瑶准备好银锞子。

“这位大人,敢问吕县丞在吗?”

吏目连抬眼都没抬,一脸不耐的说道:“不在。”

殷清瑶将一枚银锞子塞到吏目手中,吏目这才抬头看了她一眼,态度总算好点了,却也没有多热情。

“你找县丞大人干什么?”

殷清瑶朝他拱拱手,说道:“上上个月,我们商队在魏关附近丢了一批毛料,我家的管事当时就来报官了,官府当时说让他回去等消息,我想来问问现在有消息了没有。”

吏目眼睛在她腰间的钱袋子上多看了几眼,问道:“叫什么名儿?什么时候报的案?”

吏目转身往县衙里走,殷清瑶跟邵毓宁抬脚跟上去。

“刘强,大概是四月中旬来报的案,丢了十几车皮子。”

吏目将她们带到衙门里办公的地方找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穿着末等官服的男人面前,恭敬道:“宋典史,他们两人来问被山匪劫走的货,报案人是刘强。”

宋典史从文书中抬起头来,对着吏目嗯了一声说道:“你下去吧。”

吏目抱拳退下,殷清瑶抱拳对着他行了个礼。

“宋典史,不知那些山匪如今落网了吗?我们的货物还能不能追回来?”

文人到了一定年纪都喜欢留胡须,宋典史捋着胡须,看着两人问道:“你们跟刘强是什么关系?”

殷清瑶再次抱拳回道:“我是刘强的东家,祖籍汝宁府,给您添麻烦了,这些是我的心意。”

说着将荷包取了捧上送到宋典史的桌子上。

宋典史将荷包拿起来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满意地收起来。将卷宗展开,看了半晌说道:“从四月初到现在,我们县衙接到三起在魏关丢失货物的案子,你们是第二起,第三起发生在四月底,我们联合当地驻军,对那些山匪进行了一次清缴,不过那些山匪早就撤了,货物也被他们转移了。”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故意一顿,观察殷清瑶的神色。

殷清瑶只静静听着,并没有追问和指责,让他不由得高看一眼,也不再卖关子了。

“我们派了人下去,抽丝剥茧,发现那群山匪现在大概隐匿在洪关附近。但是我们衙门人手不够,要调动驻军还得向上级请示,眼下批文还没下来。”

殷清瑶抬头看着他,静静地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只见宋典史将她刚才给的荷包拿出来,从里面倒出来两枚银锞子收下,一脸肉疼地将剩下的银子连同荷包一起推到她面前。

“你们的货物,我帮不上忙,所以只收二两银子当做是咨询费,剩下的你收好。”

荷包里还有三枚银锞子,殷清瑶没有收,轻笑了一声,将荷包往前推了推。

“我还想问您几个问题,您若是能如实相告,这些就都是您的。”

宋典史看着银子咽了口唾沫,却没立刻答应。

“机密的东西我不能说也不知道。”

殷清瑶笑道:“放心,我不问机密,只想问您这些山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活跃,他们的作案频率,以及县衙去清缴的时候的发现。”

“要是能有山匪的画像和资料就更好了。”

宋典史琢磨了片刻,应道:“好,我给你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