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心意相通(2 / 2)

“二,二姑娘,您,您这是干什么?”

殷清瑶的视线从大家脸上扫过,见大家虽然忍耐,但是并没有动歪心思,看来昨晚的震慑还挺管用,大家虽然不太明白,但是她吩咐的,他们也都照做了。

“都识字儿吗?”

大家统一地摇头,只有极少数一两个摇头之后又点了点头。

“俺们都是粗人,要是识字儿,说不准就不用当土匪了!”

殷清瑶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说道:“我是个生意人,做的都是大买卖,你们要想跟着我干,第一条是遵纪守法,第二条就是识字儿。”

“我不管你们以前怎么样,以后都得按照我的规矩来。你们来自不同阵营,人虽然都在这儿,心不在一起可不行。”

“我的训练,是为了让你们尽快拧成一股绳。等你们磨炼配合好了,改天我会给你们请一个先生,教你们识字明理。”

“我的要求你都做到了,我可以保你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如果做不到,你们也可以选择离开。有没有谁现在想退出?”

话落,大家几乎是立刻摇头,异口同声道:“我们愿意追随二姑娘!”

赵广就是前车之鉴,这个时候谁敢说退出啊!现在退出,命都没了,还不如跟着二姑娘,大不了忍忍就过去了!

殷清瑶满意地看着大家,挑眉道:“那就继续训练吧!”

他们毕竟有底子,殷清瑶拿出训练新兵的势头,很快就将人收拾服帖。她出城的时候跟邵毓宁说过她要来狼寨,这几天只顾着训练寨子中的马匪,没往回传信。

邵云舒带兵生擒程浩,打垮程家剩余势力,拿回马场之后,见她还没回来,心中担心,就跟金城回来找她。

距离老远就听见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声从寨子门口传来。

再往前走,八人一排的队伍整整齐齐,就连迈步都是先左脚后右脚,长刀统一用布条裹了背在背上。

队伍前少女骑在马上脊背挺直。

初升的阳光落在少女身上,迎着光,让她整个人看起来肃杀而又温柔。

“这是这怎么回事儿?”

两人对视一眼,打马上前。

“陆虎,你带着大家继续训练。”

殷清瑶单手拉着缰绳迎上来,眉眼间的笑意灵动,仰着脸问道:“怎么样,还不错吧?”

少女身上自带光芒,让人挪不开视线。

“你们那边还顺利吗?”

邵云舒有一种福至心灵的感觉,原来两个人心意相通是这样的,他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口,她就已经做好了,甚至比他想到的方法效果还要好。

“我们那边也很顺利,已经抓了程浩去跟程老爷子作伴去了。”邵云舒忍不住把自己的功绩拿出来炫耀,“程家的马场你猜有多少马?”

乌骓看见殷清瑶多少有点激动,不断踏着马蹄,带着邵云舒往她身边蹭。远处的马匪看着少年少女肩并着肩,脸上的表情明媚,心中不由得生出艳羡来。

难道这就是从传说中的神仙眷侣?

“一万八千匹强悍的军马,再加九百匹小马驹和八百九十多匹怀孕的母马。吃下程家的马场,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殷清瑶咧嘴笑着说道:“恭喜。”

邵云舒跟金城莞尔。

纷纷抱拳道:“同喜。”

“我们不如商量一下杜鹃姐姐跟苏子义的婚事?到时候喜上加喜!”

教书先生殷清瑶早就想好找谁了,府衙里有的是文书,每人抽出来一天,给这帮文盲教几个字儿,说几个案例,讲讲大梁朝的法治。

相当于开设一个法治文盲培训班,能顺利毕业,就能顺利上岗。

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妙不可言。

所以趁着跟苏子义敲定婚礼细节的时候跟他提了提,没想到他也十分感兴趣。

“这样的话,他们身上的官司就能暂时先放起来,让百姓们参与后续的监督,他们不再犯事儿,真的改邪归正,以前的事情就可以一笔勾销。”

“如果还敢继续作乱,那就新账旧账一起清算!这个主意妙极!”

以前读书的时候只学道理,学做文章,当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清瑶姑娘解惑。”苏子义从一堆卷宗里面翻出来一个递给她,“这份卷宗里面记载的是上一任知州判的一个案子,我觉得判得不太好。”

殷清瑶打开看了一眼。

“商户林家五旬老翁,被寡妇王氏下药爬床……”

这是什么案子?殷清瑶无语的接着往下看,大概就是寡妇得逞了之后,要逼着林家老翁纳妾,老翁发妻孙氏不愿意,就把寡妇告上了公堂。

这个案子,怎么跟他们家当初遇上的一样?

不过,不同的是,她爹那次有惊无险。

再看判决结果,因为寡妇一口咬定是林家老爷见色起意,毁她名声。但是林家那边又咬定是她龌龊,勾引林家老爷。两方在公堂上吵翻了天,最后,知州大人还是判了邻家老翁纳了寡妇王氏。

因为这种事情都是女人吃亏,男人纳个妾,一切就都解决了。

但是应该这样判吗?

“清瑶姑娘不要介意,我听杜鹃说过一次令尊也曾这样被人算计过,但是没得逞。假设,如果当时对方得逞了,清瑶姑娘会怎么做?”

殷清瑶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应该去问她娘,她娘会不会原谅她爹。如果原谅了以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人娶进来,天天膈应人,另一种就是给钱把人打发了。不原谅,那就是和离。

但是不管哪一种,他们家就算完了。

她会怎么样?

说不准会用尽手段报复,打压。

“所以这件事情还没结束吗?”

苏子义又拿出来一张状纸,说道:“是没完,现在林家长子状告寡妇独子霸占他们家的财产,寡妇独子也状告林家虐待他娘,两方现在闹得不可开交,三天两头往府衙递状子。”

“我也是头大如牛。”

殷清瑶笑了,说道:“闹就说明两方各有所图,不如就趁机调查清楚,总有一方势大要将另一方压下去。”

“这就是我头疼的地方。他们都跟我要公平,我不知道该怎么给。”苏子义补充道,“清瑶姑娘当初为什么不仗势欺人?我听杜鹃说过,你当时还专门叮嘱过县太爷,让县太爷公平断案。那些山贼,你说杀就杀了,但是对你家作恶的人,你却要给他们公平。”

“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作恶。林家被搅得鸡犬不宁,是因为王氏的贪心,或者说不甘心。但是反过来,王氏也是受害者,不管当初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结果成了这样。”

“在这种鸡毛蒜皮之中寻找公平,太难了。”

殷清瑶大概知道他是为什么烦恼了,可能当初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两方的心思都不太纯洁,文人爱钻牛角尖,认为世上的事情非黑即白,还认为这些不过都是小事,人们却要为了小事争吵不休。

“林家平常乐善好施,在百姓之中威望很高,王氏靠浆洗缝补,独自养大孩子,街坊邻居对她的评价也很好。所以,我也没办法分辨他们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其他事情我处理起来都能得心应手,但是断这样的官司,着实太为难我了!”

一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殷清瑶组织了一下语言。

“人天生就会怜悯弱小,这是性善,但是人又会在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生出嫉妒心,这是性恶。连儒学大家都无法辩出到底谁对谁错,或许可用中庸之道来看待问题。”

“穷山恶水出刁民,因为穷,因为无知而作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这种情况,通过努力让他们读书识礼,知道对错,带领他们靠双手靠劳动来换取财富。”

“烧杀抢掠好逸恶劳的山匪,不死不足以平民愤,杀了就杀了,以杀止杀也未尝不可。”

“书中的圣人言虽然句句都是经典,但全天下的人,至少有九成以上都是普通人,我们身边不全是君子圣人,所以啊,苏大人要早点习惯这样的日子。”

殷清瑶调侃道,“我来只是参加你们婚礼的,可不管你们衙门里的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