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种了草了(2 / 2)

憋宝人 黎照临 0 字 2022-05-12

箱子的底儿,不堪重负,一下塌了下来。

刹那间,满箱子的破书啥的落地一地!

王小六儿吓一跳,赶紧把里面的古书捡起来,一股脑儿地放回去。

却没想,一本本地往回放的空档儿里,一个用红布包着的玩意儿一下引起了王小六的注意!

“嗯?什么玩意儿这是?”

老王头儿那些藏书,早在几年前,王小六和陈美两个人就已经翻了个底朝天了,可王小六儿从不记得,这里面竟然还有这么一本用红布包着的!

出于好奇,王小六儿把箱子翻了一下!

此时才发现,原来,他爷爷那个用来藏书的木箱底下,竟然有一个暗格!

暗格做的十分精巧,要不是时间太久,那箱子被虫子啃烂了,旁人根本无从知晓!

以至于,王小六儿也是头一次见到!

“奇怪。什么宝贝,竟然要这么藏着。”

王小六儿嘴里嘀咕着,不由得更对立面的东西好奇起来!

他把手电放在一边,搬了个小板凳坐下了,开始小心翼翼地将红布拆了。

此时发现,红布里头,竟然是一个油纸包儿,油纸包儿里,是一本看起来颇有些年月的古书。

古书,似乎是手抄的,里面都是些不算漂亮的文字,还有些看起来有点幼稚的图画,要不是看起来年代十分久远,王小六儿甚至会以为,这是某个小学生的信手涂鸦!

王小六儿,素来喜欢读书,看见没见过的古籍,自然忍不住翻阅起来!

这本书,封皮儿已经残缺了,脆的像干树叶一样,但是,仔细分辨,依然能看得出,上面斑斑驳驳,看起来,似乎写着几个篆字。

王小六儿眨巴眨巴眼睛,辨认了半天,也多亏他受老王头儿影响,看过不少古书,潜移默化地,对古代文字有些了解,这仔细分辨了一下,赫然发现,古书上,竟然写着三个大字:“鬼符经。”

王小六儿微微皱眉,仔细又辨认了一下,没错,就是这三个字。

在这三个字的旁边儿,还有四个小字,“秘手牵羊。”

王小六儿当时就没明白这几个字啥意思,带着几分疑惑,小心翼翼地翻开来看,不看还好,略微扫了几眼,便彻底地被书中的内容给吸引了。

这是一本奇书!

虽然这书,看起来其貌不扬,但里面的内容,却光怪陆离,尽是些骇人听闻的传说和秘法!

王小六儿略微翻了几下,心底骤然一惊!

他一下就看明白了!

这,古书里记载的,尽是些观天相地的秘法!

所谓“观天相地”,说的便是“洞察天地方物”的本领,说白了,就是教人观察天地间那些神异之物的本事,这里头,内容十分庞杂,大体来分,又可以分为“观天”和“相地”两种,所谓“观天”大体指的是风水气运的学问,其内容,晦涩难懂。而这“相地”,讲的,却实打实是些叫人瞠目结舌的本事!

什么是“相地”?

简单直接地说,就是观察山川地脉,寻找各种宝物的学问!

这里头,又分,望,闻,问,切,四种本事,“望”指的是观察地形地势,闻是指打听风土人情,问指的是“盘口问路”,而这个“切”,指的是下地夺宝的各种能耐!

看懂这些内容以后,其实王小六儿心里头已经非常明白了!

这本书讲的,可不就是村子里老人们嘴里常说的那的个“憋宝”么!

我滴个乖乖!

王小六儿又惊又喜!

原来,爷爷王守义,还真是传说中的“憋宝人”啊!

难怪,爷爷的用药方法,与寻常大夫完全不同!

等等!

王小六儿似乎想到了什么,赶忙拿着那本“秘籍”快速翻了几下!

很快,他找到了关于那些能入药的神异支吾的记载。

“夫北地千里,有异兽,生于石湖。此湖恒冰,有巨鱼出没,身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可退皮甲,食之,可去邪病。”

这里说,有个什么地方,有一个石湖,石湖里有一种刀枪不入的大鱼,刀枪不入,不怕开水,它的肉,能去“邪病”。

继续往下看,又看见这么一段: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一名风狸,其形似豹,青色,大如貍,喜食蜘蛛。昼则拳曲如猬。遇风则飞行空中张网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鯥锻其头数十下乃死,而张口向风,须臾复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其溺能理风疾,有奇效。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年。”

这里说,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叫风狸,这个东西的口水,能治疗“风疾”,它的脑浆,和“菊花”一起吃,如果药量能达到十斤的话,能活五百年不死!

再继续往下看,此类记述,林林总总,数量庞大,他耐着性子一一往下查看,终于,再翻了七八页之后,一段记述引起了王小六的重视:

“东海有龙,一名曰蜃,其状如蚌,巨壳软身,批鳞,红鬣,细观有龟纹,腰下鳞尽逆,常蛰于洄流浅滩之间,每逢月圆日,必云雾吞吐,气有毒,中者心生幻象,常以此术诱食自投之。凡所遇之人,无不为之所心旷神怡,不能自省,罹难者多矣。然,其壳下有软肉,色白而黄,细剖之,可得一物,软糯如膏,此物有妙用,稳火慢焙,铜匙平取,并汤水服之,如堕仙境,所求,无不得。然此物猛烈,强阳亢进,倾泻不举者多矣,慎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