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装甲兵1916-1940(2 / 2)

1938年以前的意大利坦克主要是在装甲的质量方面落后于它在盟国和德国的同类。被击中时意制装甲钢板容易破碎和断裂。一般说来,意大利产装甲钢的缺陷并不会因增加厚度而得到弥补,这是因为钢中所含硫量偏高。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在大西洋遭难也是由于钢材中的含硫量偏高而引起的钢板变脆。.意大利的坦克乘员只得在坦克上加上沙袋和加固履带以增加他们的生还机率。这种差异导致意大利坦克,如果不带附加保护装置,无法承受大多数盟军和德军坦克都能承受的打击。但在1938年后,来自德国的先进炼钢工艺极大地降低了意大利钢材中的含硫量,提升了质量。而到了1939年,在巴里(bari)完工的氨浸处理氧化镍矿湿法冶炼厂,每年提供的15000吨镍,使得意产装甲的质量进入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

意大利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队的建制在战争中时常更改。原因很多,如被摧毁或解散的部队,还有装备了新式装甲车辆的作战单位加入战斗。例如,1940年6月在利比亚有326辆各型坦克,分属于三个军,其中一个军拥有142辆坦克。.另外两个军分别拥有142辆和46辆坦克。大约三个月后,到了8月底〔期间,有约70辆p25/39运抵利比亚〕,所有的坦克部队都被合并为2个装甲师和若干个团级战斗群。

意大利的装甲师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重装师,而是由几乎等量的坦克、炮兵和步兵组成混编集群。1940年六月时,意大利装甲师由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装甲团〔四个坦克营,其中一个装备p25/39坦克,全团共154辆坦克〕,一个炮兵团、一个高炮营、一个工兵营和后勤保障单位组成。全师共8700人,123辆m系列坦克,31辆p25/39坦克,36门105毫米牵引榴弹炮,18门75毫米自行火炮。

75毫米自行火炮组被配属到装甲师的炮兵团中,组成一个突击炮营(三个炮兵连,每连6门炮,每连另有2辆指挥车)。战争的后期,装甲师里105毫米突击炮取代75毫米自行火炮,75毫米自行火炮又重新配属给步兵师。90毫米突击炮则被组建成独立营及配属给北非的装甲师和机械化师。

另外在1940年的每个意大利骑兵师〔快速师〕都配属支援纵队〔相当于一个装甲营〕,分成四个轻型坦克连,每个连下辖了三个排,每排拥有四辆轻型坦克或轮式装甲车。这些骑兵部队中的装甲部队装备了轮式装甲车或m12/36坦克。

另外部分精锐步兵师编制里会有一个独立的突击炮连,每个连有12辆75毫米自行火炮和2辆指挥车。

1940年意大利拥有超过七十个作战师,但其中只有四个是装甲师和其他一些团级装甲部队。意大利的装甲师以星座命名。分别是第1“半人马座”装甲师、第2“公羊座”装甲师、第3“金牛座”装甲师、“射手座”装甲师。

随着1936年利比亚石油资源的大开发,意大利人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修建了一个名为“红旗”的大型训练基地。充足的油料供应,使得大部分的意大利装甲兵都在该基地受训。因此,意大利的装甲兵对于沙漠地区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

对于,今后任何敢于在北非向意大利人发起挑战的对手,意大利装甲兵都是一个训练有素、战术灵活的可拍对手。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六九中文急速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