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战略轰炸机(2 / 2)

和原来历史上拖拖拉拉地研发进度不同,这一次的比亚乔公司在充足的资金和空军的催促下,紧锣密鼓地开始在基础上研制新型轰炸机的工作。此时,已经接替佩格纳担任比亚乔公司技术总监的乔瓦尼?卡西拉吉对设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这一新型轰炸机被命名为。同时,为了保障轰炸机的研制进度,防止发动机的研制拖后腿,意大利空军还特意购买了40台莱特gr-1820-51发动机用于原型机的制造。和历史上的轰炸机相比,这一次“芒果版的轰炸机”唯一的变化就是去掉了机翼上的两个遥控机枪塔和机腹处的可收放机枪塔,改成了和b-17类似的机身两侧气泡状机枪窗口和机尾炮塔来提供轰炸机后半球的自卫火力。这样的改动显然是设计师在研制进度和飞机性能之间的一次妥协。

按照比亚乔公司的乐观估计,安装美国莱特发动机的轰炸机原型机可以在38年年底之前完成。然后,就马上开始为期半年的飞行试验,并对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改。如果一切顺利,轰炸机可以在39年9月之前投入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墨索里尼的儿子,布鲁诺?墨索里尼就是在轰炸机的新机转换训练中遭遇事故丧生的。)

“如果一切顺利----”芒果手拿着空军呈上的《轰炸机发展方案》,反复品味着这句话。在他的记忆里,历史上的轰炸机在1939 年 11 月完成首飞,当时安装的是比亚乔公司自己的  发动机,其后因为动力装置存在大量问题试飞工作一直很不顺利。直到1940 年 11 月换装了 发动机后,轰炸机的试飞工作才步入正轨,随后在次年的6月完成试飞。

也就是说只要搞定了轰炸机的“心脏病”, 比亚乔公司的乐观估计就很有可能变成现实。毕竟比亚乔公司在研制轰炸机前,已经在大型多发飞机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而 轰炸机本身的设计相当出色的,被称为“轴心国最好的远程轰炸机”!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www.69zw.com-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