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无题(2 / 2)

端宁皱了皱眉:“方才几个朋友来,其中一人还了两年前借走的书和书笼。大概是他遗漏的吧?我明天还给他好了。”</p>

淑宁把扇袋交给端宁,却发现他脸色严肃得有些不同寻常,便问:“哥哥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p>

端宁摇摇头,笑道:“没什么,只不过觉得这个朋友真是粗心,居然还漏了东西在笼里。”然后有些厌恶地将那扇袋丢进了书笼。</p>

淑宁看他这样,也不再多问,不过说起朋友,她又想起另一个久不露面的人物来:“哥哥,桐英哥不是回奉天避暑了么?怎么如今都是深秋了,他还没回京里来?”</p>

</p>

端宁笑了:“他家本就在奉天,没事到京里来做什么?”看到妹妹危险地眯眯眼,手上又准备向自己的胳膊袭来,忙道:“我早写了信回奉天了,可是一直没收到他的回信,后来他家里人传话说他七月底的时候就往科尔沁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不过四阿哥上次提过,跟着皇上巡幸塞外时,曾在牧民里头见过桐英,问他在那里做什么,他却回答是在练画,说是草原上的人性情开朗,喜怒哀乐都很明显,他画起来更容易。”</p>

真……浪漫……</p>

淑宁听了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三个字。她小时候也见过桐英好几回了,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像是个爽朗直率的大哥哥,但从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看,只怕没那么简单,从很多小事中都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个很细心谨慎的人。可这样一个外表大咧咧内心很谨慎的人物,居然会离家跑到草原上去画牧民……原来他有那么爱画画么?她还以为那只是他休闲时的爱好呢。</p>

不过,能到草原上看看,真是一件不错的事。现在没有污染,没有沙尘暴,草原上的景致会很美吧?想着想着,她忍不住有点羡慕起桐英来。</p>

端宁看到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也想到草原上看看,对不对?我也想去呢,下次跟桐英一起去好了。”淑宁却有些沮丧:“哥哥要去很容易,我却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p>

“的确,你要出远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端宁想了想,笑了,“想那么多做什么?如今你还小呢,谁知道以后能不能去。我这就给桐英写信,等他回京,叫他把在关外画的画都拿来给你瞧,让先你过过眼瘾,如何?”</p>

“那他要多久以后才能回来?你刚才还说,他家在奉天,没事回京做什么呢。”</p>

端宁笑道:“虽然不知道他几时会来,但明年的万寿节,他总不会缺席吧?”</p>

淑宁想想也是,便亲自磨墨摊纸,催端宁写信,端宁只好照做。</p>

等他写好信,正等墨汁风干时,却看到妹妹又在他面前摊开一张白纸,忙道:“写完了,不用再放纸。”淑宁却笑着说:“给桐英哥的信是写完了,还可以给别人写呀。前些天不是收到广州那边的信么?难道哥哥就不想念南边的朋友?”</p>

端宁哭笑不得:“你这丫头,真是人小鬼大。”他正要往纸上写字,却看到妹妹笑眯眯地守在桌边,一点回避的意思都没有,便突然很诡异地笑了:“你总拿这事儿来打趣哥哥,可见真是长大了,莫不是有什么别的心思,想趁机观摩一番?”他斜着眼睛睨着妹妹,似乎有些笑话的意思。</p>

如果淑宁是普通的清朝小姑娘,只怕立马就羞得跑开了,可惜,她不是。</p>

开玩笑,她是谁呀,这种话都受不了,她这三四十年就白活了。</p>

只见淑宁大大方方地微笑道:“哥哥这是在顾左右而言他么?这种法子太老套了,如果哥哥想避开我给真珍姐写什么体己话,不妨想个好些的法子。用这种话挤兑妹妹,实在不太厚道。”</p>

端宁呲着嘴,手上拿着毛笔往淑宁的鼻尖上一点。</p>

新一轮兄妹大战再度展开。</p>

端宁笑着在前头跑,淑宁在后面追。两人绕着院子跑了一圈,贤宁从书房跑出来拍手道:“姐姐快跑呀,马上就抓到了!”旁边的小宝却在为端宁打气。二嫫走出屋子,看到这个情形,忙叫道:“两位小祖宗,不要再闹了,当心摔着!”</p>

淑宁站住脚,气喘吁吁地说:“哥哥这是在欺负我,怎么能这么容易就放过他?!”端宁回身看到暂时安全了,便也笑呵呵地倚着廊柱说:“不过就是一点墨汁,擦一擦就好了,妹妹别小气么。”淑宁瞪了他一眼,也不再追过去。</p>

佟氏站在房门口,吩咐小丫头们:“还不快拿水来侍候姑娘洗脸?”然后转头对淑宁说:“怎么疯疯颠颠的?叫人看了笑话。”</p>

淑宁不好意思地笑笑,正要说话,却看到佟氏身后,婉宁屋里的月荷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p>

淑宁一点害臊的意思都没有,气定神闲地接过丫头递过来的湿帕子,擦了擦脸,又对着镜子整理了头发,还向端宁递了一把干手巾,然后才转过头,端端庄庄地问道:“月荷姑娘怎么过来了?可是二姐姐有事找我?”</p>

月荷有些意外,忙婷婷施了一礼,答道:“内大臣费扬古大人府上的玉敏姑娘和她表妹来了,我们姑娘叫我来请三姑娘去呢。”(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