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七十一章 阙下陛见(下)(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淮扬民练倾注了李乙丑全部的心血和身家,如今好不容易立下天大的功劳,也确实应该有些像样的赏赐。

自古赏赐出于上,哪有象李乙丑这样明目张胆索要的?

倚仗功高嫌弃赏薄,这是最大的忌讳,李乙丑怎么连这点都不明白?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自己给出的赏赐太薄,却怎么都没有想到李乙丑居然敢于当面争取赏赐,脸色顿时一僵,说话之时的语气已经阴冷如冰:“你还有什么事情?”

“蒙陛下器重,许以开府建衙之权,奈何淮扬民练终究只是天不收地不管的野孩子,既无上官亦无下属。兵部不管,户部不予,便是连个正经的名号都没有。陛下既已赐了臣的表字,还请陛下再赐淮扬民练一个名号,以便正式成军。”

淮扬民练是自筹自建的组织,没有上级衙门没有下属的建置,完全游离于大明朝军事体制之外,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看,甚至不能算做是真正的军队,直到现在还顶着民练的招牌。

既然崇祯皇帝已经把淮扬民练看做是私军,就应该给个正式的名号,以后也好改组成为正式的军队。

听了李乙丑之言,心怀忐忑的文秀之神态一松,悬在心中的那方巨石才终于落到了实处:原来李乙丑不是嫌弃赏赐太薄,仅仅只是想给民练讨要一个名号而已。

崇祯皇帝的神态也顿时变得轻松起来:“起来说话吧。”

“是。”李乙丑爬起来站立一旁。

“兵部随管不到你,这不是还有朕呢么?若逢大事,自有文学士上奏于朕,怎能说是天不收地不管?”

监军文秀之本就代表着朝廷,现如今又有了谨身殿学士的头衔,已经有了单独上疏的权利,可以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了。

按照通俗的说法,淮扬民练虽远在江北,也已经可以算是皇家的禁军了。对于这支不需要花费国库银钱的军队,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将之交给兵部的堂官们,一定会紧紧的捏在自己的手中。一来是为了彰显自身的能力,二来也是出于制衡地方的目的。

既不要钱也不要权,仅仅只是讨要一个名号,如此惠而不费又能收获忠诚、士气的好事自然不妨做一做。

“笔墨伺候!”

早有宫人准备就了笔墨纸砚,崇祯皇帝当即挥毫,书就两个大字:荡虏!

“朕既已封你为荡虏将军,淮扬民练亦可以为荡虏军。”

正要将御笔亲书的名号交给赐予李乙丑,旁边的周中宫却笑着接了过去:“且再候几日,容我后宫诸人绣制一面军旗赐予我荡虏将军,以全内外同心之美!”

“臣李时纯叩谢天恩!”

四日之后,两个宫人捧着赶至完成的军旗给李乙丑等人送了过来。

这面军旗一改老式的黑底颜色,而是用了红艳如火的双纬缎子,外衬金色流苏。旗面上有一个对角交叉的十字,日月图案分列左右,荡虏二字排于上下。

国朝尚火德,故而采用火焰一般鲜红的颜色为底,日月高悬,隐喻一个“明”字,可见是用了不少的心思。

这面旗帜未必真的出于周中宫之手,却代表着一份心意:淮扬民练正式改为荡虏军之后,就是皇家的私军了。

此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隐含深意。

苏子朋早就说过,大明朝的丧钟已经隐约可闻,再有几个月的时光,崇祯皇帝和周中宫必将身死于京城之内。为了不让费尽千辛万苦组建起来的淮扬民练受到南京小朝廷的掣肘,必须要有一个归属。

所以李乙丑才千方百计的把军队往崇祯皇帝身上靠拢。

一旦剧变发生,没有了崇祯皇帝之后,这支力量就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谁也不能染指,成为一股真正独立的力量。

这条道路注定艰难,却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