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百章 火炮专家(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工棚里边炉火熊熊,稍一走进就能感觉到那灼热的温度。李乙丑穿着一身荡虏军的制式军装,正在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攀谈。

站在李乙丑对面之人约莫四十多岁,身材矮胖面色黝黑,一身短打扮,土黄色的衣裤之上满是被铁水烧灼出的细小孔洞,讲话之时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上一次铸造失败,乃是翻砂之时颗粒不均,出了气泡,李荡虏再给我十日光景,必能铸出神威将军炮。”

“铸炮之事本就繁杂,哪有一做就成的道理?陈师傅只管放手去做,时纯绝不在乎成本,无论是缺钱还是缺人,知会一声,时纯必竭力供应。”

这位姓陈的师傅,从打扮上来看仿佛是一乡农,却是大大的有名。

此人姓陈名子阶字年德,松江人氏,久居天津,崇祯七年迁居山东,后回到松江老家务农。师从徐光启,不仅精通铸炮技术,更通晓西文,曾任协理詹事协助徐光启督练新军,此人虽实业实干却不擅长做官,老师徐光启过世之后很快就受到排挤,干脆回老家耕田种地去了。

李乙丑并不知道陈子阶其人,苏子朋却很清楚他的能力:明清交替之际,此人在铸造火炮方面的专业程度,不敢说天下第一,起码也在前三位之内。所以专门点了他的名,要李乙丑尽可能的挖过来。

连三百年后的苏子朋都知道这个人,必然是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所以李乙丑转门派人到松江府去邀请。

陈子阶曾经是大明朝的官员,深知官场弊病,所以提出了一大串的条件:“携带家属”“不受干扰”等等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李乙丑甚至可以答应他“无限量”供应人力物力的前提条件,才终于说服这位火炮专家来给荡虏军效力。

荡虏军的铜胎炮数量极多,但是在大型火炮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陈子阶的专长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他最擅长的就是铸造本土版的红衣(夷,下同)重炮。

城西铁器厂当然不仅仅只是生产铁器,已经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后勤供应总基地,各色原料和人员都非常齐备,所以一上手就可以直接开工。

可惜的是,因为技术细节问题,第一批铸造的四门重炮全部成了废品。

按照当时的技术标准,陈子阶主持铸造的四门重炮,无论是射程和还是火力,都远远超过大明朝最常见的神威将军炮。但是在试炮之后,陈子阶却坚持认为炮身的胀缩悉数存在缺陷,是典型的废品,需要进一步改良。

四门新式的神威将军炮(俗称金炮,李自成首次攻打开封之时曾大展威风)造价高昂,要是就这么回炉重造的话,就等于是把上万两银子打了水漂。

李乙丑却还吝惜,没有表现出半点心疼,反而极力支持,非常大度的表示出“成本不是问题”的态度:“区区万把银子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实在是太便宜了,时纯已专门给陈师傅调拨了十二万缗钱,专做试炮之用,但有所需,陈师傅直接去李福处知会一声即可,不必让我知道。”

“制炮所用之铜,需黄四红六,须用精色才成,以前朝廷用铜,总是舍不得。洗炮的獾油所需甚多,价值不菲……”

李乙丑哈哈一笑,很随意的摆着手:“陈先生不必替我省钱,火炮乃是军中利器,只求精湛不问成本。”

“有李荡虏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陈子阶很有信心的说道:“有了李荡虏的支持和供应,陈某保证月内即可出炮,上一次没有铸成,是因为火砂粗细不匀,翻的不够细致,所以才专门要了几个老成稳重的砂工。这番铸造出来的火炮,胀缩才够均匀,必能连射五次,用上等的獾油拭过之后即可再射……”

说起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少言寡语的陈子阶就变得滔滔不绝不起,李乙丑很有耐心的等他说完,才面带微笑的说道:“陈师傅乃世间罕见的才子,却不为朝廷所重,避居乡野这么多年,实在是可惜了……”

陈子阶哈哈大笑道:“我本乡农,粗通些铸炮的技艺,最多算是个手艺人,算得甚么才子?李荡虏谬赞了。”

“要我说,陈师傅乃国之瑰宝,说大才子都是屈才了呢。您若不是才子,我国朝谁还敢当才子二字?那些个做出一手锦绣文章的书生么?嗤!”发出不屑的声音,李乙丑轻蔑的说道:“那些个自命文采风流的书生,能做的了什么实事?如今时局动荡天下纷扰,一百个举人都比不得陈师傅一人。时纯已为陈师傅准备了一个六品的告身,陈师傅若是不嫌弃……”

陈子阶年轻之时,也曾踌躇满志,跟随师傅徐光启多年,却因为官场倾轧而避居民间,本以为一身本事再无用武之地,想不到却被名动天下的荡虏将军李乙丑如此看重,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对于真正有大本事大能耐的大才而言,金银官职远远不如认同感更加有用。

“我来此间铸炮,可不是为了官职钱财,只求胸中所学能得施展,便已心满意足。”

“陈师傅高洁,时纯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