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马周的野望(2 / 2)

隐龙惊唐 八无和尚 0 字 2022-05-21

李沐点点头,看来李世民是真下决心向世家大族动手了,这次被拒婚恐怕只是一个借口,最多也就是个诱因罢了。

“此次皇上两道旨意,看起来并无关联,可其实是布下一局棋。直道通向大唐各州各县,可以使皇上的耳目遍布天下;扩大交通监的政务司法权限,可以使皇上切实掌握各州各县;而让神机卫入戍,那就能令陛下如臂使指,既可震慑世家大族,也能在不得已之时,以雷霆之势打压世家大族。”

马周的话让李沐心惊肉跳,这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锦衣卫化身吗?

从马周的话中,李沐清晰地感觉到李世民不惜流血的底气。

可不教而诛,甚至连借口都不需要,直接将挡在面前的人一律清除,这真得……可以吗?

直道、交通监、神机卫,那还是自己的本意吗?

“宾王,你可想过,世家大族之所以根基深厚,那是数百年的积累,不用说朝堂之上,就说民间,便也是一呼百应。如果你去做了这件事,或许百年之后,你将背负上奸臣,甚至反臣的恶名。”

李沐的话让马周脸色一凛,他自然明白李沐的意思,这件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成功,后代皇帝为避免世家大族的反噬,必定会将自己推出去平息众怒,就如同战国商鞅,是为奸臣。

如果失败,皇帝为了脱嫌,最大的可能就是将自己抛出去,如此自己就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反臣。

“我自然清楚,皇上让令正入读国子监,想来就是想让你脱身事外。”马周苦笑道。

“那你明知此事凶险,又何必……?”

“世家大族为祸世间,动辄拥田万顷甚至数十万顷,充民为奴,哪家没有数万人之众?可笑大唐立国二十余年,民部黄册上在籍之民竟不足三百万户,不及前隋十一。更可恨之处,世家大族依仗势力,相互串连,自前隋之来,科举制度形同虚设,世家把持入仕途径,子弟以门荫入仕,寒门子弟苦读经年,却无升迁之途,进而影响朝堂,甚至敢于对抗朝廷决策。令正以为,世家大族不该除吗?”马周声色俱厉地问道。

李沐默然,李世民刚开始扶持关陇集团对抗世家大族,可效果甚微,虽然将世家大族从朝堂之上驱逐出去,可世家大族的根基未伤。

数百年的积累,势力盘根错节,谁能知道朝堂之上,重臣的背后没有世家大族的影子?

其实这问题不是唐朝才有,就算后世不也如此?只是程度深浅罢了。

可就算如此,能做得好一点,是一点,不是吗?

公平从来就不是绝对的,相对公平总比没有公平要好。

“周凭一腔热血,立志做个名臣,青史留名,上报君王下安百姓,何错之有?就算百年之后,流言污我,我亦无愧于心。”

马周的铿锵之言,着实沐心中振动,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有人喜欢苟安于世,就象自己;有些人天生就是弄潮儿,不整出个天翻地覆不会安生,就象马周。

“周在陛下处有幸拜读令正两道奏疏,惊为天人,周向来自负才学,却自愧不如令正良多。”马周说到此处,眼睛盯着李沐道,“周也是自令正两道奏疏才有了灵感,才与陛下定下此策。”

李沐叹道:“我认同皇上与你所说,世家大族确实该压制,可为何要用如此急迫的手段呢?宾王可知道,这动一发而牵全身,一旦世家大族硬抗,那可就天下大乱了。”

“难道令正有更好的方法吗?”

“你方才也说了,世家大族把持科举入仕之途,那为何不完善科举的法规,尽可能地为寒门子弟创造入仕的机会呢?如此日积月累,慢慢地去增加寒门官员在朝野的力量,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