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所缺的,只是一个地理位置,以及宣传。
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会想肯定是之前经营不善或者宣传不到位的效果,如果我来做,肯定会比他们做的好的多。
但是,这只是想象,一旦进来,就会接连出状况,别说当初的投资愿景,就算投资都无法收回来。
刘连听到朱正泰的话,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
“朱总觉得这里怎么样?有多大的前景?”
见刘连反问回来,还是这么一副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朱正泰心里一阵无语,不过对于刘连他自然不可能避而不答,沉吟了一下,朱正泰指着峡谷中那翠绿掩映中的一片建筑物道:
“看到了没,那就是这里最有名的进士镇,历史上出过十多位进士,对于一个镇来说,全国恐怕都绝无仅有。”
听到朱正泰的话,刘连眼中顿时露出惊容,同时又感到极为诧异,如果一个镇上有这样辉煌的过去,那个时候他曾经来过信义府,怎么会不清楚?
想到这里,刘连立刻道:“不会弄错了吧,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朱正泰点了点头,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说着,朱正泰看向刘连,道:“连你一个信义市里的人都没听过,可想而知外市,外省听说的人就更少了,而这就是以前的弊端。”
看了李宏昌一眼,朱正泰笑道:“只要宣传到位,龙潭山火起来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
朱正泰指了指脚下:“我对这里很看好。”
这些情况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所以朱正泰也没有遮掩的必要。
而刘连此刻更感兴趣的是进士镇的事情,点了点头道:“朱总,我想问一下,你刚说的历史上出过十多位进士,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
“明清两代啊,怎么了?”朱正泰诧异道。
听到一个小镇竟然在两朝就有如此多的进士,刘连顿时呆在那里,满心震惊!
别人不清楚考上进士的难度,而作为参加过考试,后来又当过考功监丞的刘连来说,却再清楚不过!
从隋朝开始科举就一直分为六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只有经过三年一次的会试,被授予贡士资格后,才能够参加殿试,而只有在殿试中进入三甲者,才能够被授予进士。
而每一科录取的进士人数,少的年份几十人,最多的年份也不过三百多人,而那一般都是开国期间,相较于全国的几千万人,这种概率才叫做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是,一个这样的小镇,明清两朝不过五百年,却出了十来个进士,几十名举人,怎么不让刘连震惊?
这种震惊,比现代人听说某个小镇出过十来位京城大学、华清大学的反应还要更甚,要知道,进士的含金量可比那个高出不止一筹!(未完待续……)
ps:对前两天的断更深表歉意,对不起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