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七、张叔夜(2 / 2)

大宋风华 圣者晨雷 0 字 2023-04-26

“正是,童贯遣使送来捷报,他借师复燕之策,已初见成效,如今他正督师北进,辽人军中诸多汉将,纷纷与他暗通款曲!”

听得这里,赵佶再无犹豫,看着张叔夜道:“请张卿以礼部侍郎、微猷阁待制知海州,如何?”

“朝廷意欲如何对待东海郡公?”张叔夜很明白自己这个任命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开口问道。

“使东海郡公为大宋忠臣。”赵佶略一犹豫,然后缓缓开口。

“臣明白,臣必不负圣恩!”

张叔夜是真明白了,他在政治之上,与旧党走得比较近,其从弟张克公曾猛烈抨击蔡京,因此他甚招蔡京猜忌排挤,最落魄时,甚至被赶到西安去看草场。此时朝廷提拔他起来,特别是去接手刚在海州没多长时间的何栗,目的可不是一般。

让周铨为忠臣,若是不忠呢?

赵佶没有说,是要张叔夜自己把握,不过,若是张叔夜把周铨逼得不忠,想来到时赵佶也不会吝啬砍张叔夜的脑袋来安抚周铨。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就象赵佶对周铨的态度一样,大爱其才,大忌其力。

赵佶还有点不放心,叮嘱道:“周铨性子外谦而内傲,服理不服人,行事之时,多有逾矩之处,只消不是谋逆不忠之事,你能忍则忍,能听则听――别的事情不敢说,但民事之上,周铨乃当朝第一,你不妨多向他请教。”

张叔夜心里暗暗生出一丝羡意,能让皇帝如此看重,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当真是举世罕有了。更何况这个年轻人,几乎是白手起家,完全凭借自己的见识与才能,才开创出这样的一份基业。

因此他点了点头:“臣虽然以为周铨跋扈,但从不否认其人之才,臣知道轻重。”

君臣应对已毕,赵佶亲自将张叔夜送至书房门口,张叔夜感激涕零,临走之时,更是长揖及地:“臣必不辱使命,官家只管放心就是!”

他走了之后,赵佶却是叹了口气。

李彦禀报了所谓的好消息之后,还在书房之外,此时凑上来笑道:“官家以张叔夜制周铨,当可安枕矣!”

赵佶却是瞥了他一眼,没有回应。

他心里还是惴惴,张叔夜去海州,或许可以牵制一下周铨,可是真正要想让周铨俯首帖耳甘心从命,还需要别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要训练一支能够打仗的军队。

沉吟了会儿,他说道:“折可求、姚平仲来京了么?”

李彦张开嘴,好一会儿不知该说什么,他的一点心思,全在奉承赵佶上,这样的人事调动,他根本一无所知。

赵佶有些厌恶地翻了他一眼:“把梁师中唤来,朕有事要召他!”

梁师中在奉承之余,还能帮着做点事情,这段时间赵佶对他冷落,只是因为他与周铨走得太近罢了,不过现在既然连康王都已经派去,又准备以张叔夜调换何栗,也该到了重新起用梁师中的时候了。

李彦低着头,眼中嫉妒之光闪了闪,却不敢有任何意见。

没有多久,梁师中匆匆来到赵佶面前,神情有些激动:“奴婢见过官家,奴婢近日身体不适,未能在官家身边侍候,还请官家恕罪。”

分明是赵佶疏离他,但梁师中却说是自己之责,这让赵佶大为满意,他将梁师中扶起,温言相慰,看得旁边的李彦更是嫉妒无比。

“姚平仲与折可求自西北边疆来此,应当就是这两天可以到。”不等赵佶问,梁师成就知道他的意思,恭声回禀:“奴婢是以当初童贯自西北返京的时间来算的,他们不知朝廷有何旨意,一路不急不徐,早就是今日,迟则是后日便能抵京。”

“朕欲编练新军,你觉得他二人是否堪用?”

梁师成苦笑道:“奴婢乃是宫内宦者,不懂军事,不敢胡乱评价军中大将。”

“你且说,听不听在朕。”

“北伐之战,仲师道虽败,却是阵殁,据闻亦给辽人重创,故此可见,西军还是有些战力的。但如今军中大将,与朝中大臣一般,多属老迈,锐气已失,官家选拔新锐,当能为新军带来新气象。”梁师成道。

这番话,正合赵佶心意,他罢去蔡京,为的就是任用新人,重振朝纲。

“只是要练新军,须得钱财,这财上……实在不乘手啊。”赵佶自言自语。

梁师成背上汗冒了出来,他一躬身:“奴婢这些年搭上周铨的钱,倒是小赚了些钱……官家若是不弃,奴婢愿将这些钱献与官家!”(未完待续。)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