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4章 天下英雄亦有二三子入我吾彀中矣(五千字大章)(2 / 2)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0 字 10个月前

如今任公主动送上门了,可要陪我好好聊一聊。”</p>

任瑰听到李元吉张口闭口都在叫他任公,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一半。</p>

他还真怕李元吉如同传言中那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p>

他也怕李元吉跟李建成一样,看不上他。</p>

没料到,李元吉对他相当热情,也相当客气。</p>

“殿下说笑了,能陪殿下聊聊,是臣的福气。”</p>

任瑰笑着弯下腰,谦逊的说着。</p>

以前在面对李建成的时候,他可不是这样的。</p>

是李建成教会了他,资历再高、能耐再大,我李家的人不用,你也只能泯灭与众人。</p>

所以他现在学会了谦逊。</p>

“嗌!”</p>

李元吉立马摆手,毫不犹豫的批评道:“这话就见外了。我也是爹生父母养的,跟你一样是血肉之躯。</p>

你陪我聊天,只要不嫌弃我唠叨,不骂我不学无术,我就很开心了。”</p>

任瑰被李元吉这话逗笑了。</p>

李元吉这话听着很浑,但却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p>

虽说他早就听惯了这种刻意跟他亲近的话,但这话从李元吉嘴里说出来,却别有一番滋味。</p>

这证明了李元吉对他的态度。</p>

李元吉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已经行将就木的枯木,对他不冷不热,也没有因为他是刚刚回京的一个新人,就怠慢他。</p>

反而愿意跟他亲近,这说明李元吉会重视他,也会用他。</p>

这对他而言,就很好了。</p>

也是他所求的。</p>

“殿下言重了。”</p>

任瑰再次弯下腰,谦逊的说着。</p>

话音落地的时候,却并没有抬头。</p>

李元吉哈哈一笑,指着任瑰道:“你啊,是个妙人。”</p>

任瑰这么做,是在提醒李元吉,不能冷落了一旁的权旭。</p>

李元吉看出了任瑰的意思,也没有藏着掖着,反而大大咧咧的戳破了任瑰的心思,并且看向了权旭道:“你也快快起来吧!虽说你在我大唐名声不显,可你的能耐我了解过,很不错。你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名头,我也是如雷贯耳啊。”</p>

李元吉在得知了任瑰、权旭有意投效以后,也做了不少功课。</p>

对权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

不仅了解过权旭的过往,也了解过权旭的过往。</p>

只是了解归了解,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还得先给个不大不小的职位试试看再说。</p>

“多谢殿下,殿下真的了解过臣?”</p>

权旭不卑不亢的一礼,缓缓起身以后,笑着疑问。</p>

李元吉愣了一下,失笑道:“你也是个妙人啊。居然不相信我真的了解过你,居然还敢当面说出来。”</p>

权旭躬身笑道:“臣年纪尚轻,有些孟浪,还望殿下不要怪罪。”</p>

李元吉招呼着守在暖棚口的宦官去准备桉几和坐垫,又吩咐宦官去准备了一些酒肉,然后对权旭笑着道:“怎么会怪罪呢?我可不喜欢事事独断专行,也没有那么霸道,不让人说不中听的话。你心里有以后,能主动说出来,我反而很欣赏。”</p>

权旭只是笑了笑,没再说话。</p>

李元吉在坊间的风评,跟他自己所说的可是大相径庭。</p>

到底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还得仔细了解过以后再说。</p>

李元吉也没有再多话,等到宦官准备好了桉几、坐垫、酒肉以后。</p>

李元吉请凌敬、任瑰、权旭坐下以后,才笑着对权旭道:“你此前被我父亲封为千金郡公的时候,恰逢我父亲为梁国的事情忧心,你为我父亲上了一道平梁三策,你可还记得?”</p>

权旭明显的愣了一下,没料到李元吉居然真的了解过他,居然知道他昔日扔出去的一个连一朵水花也没有溅起的石子。</p>

这件事由于没有掀起任何波澜,所以知道的人不多。</p>

恐怕李渊自己如今也已经忘记此事了。</p>

李元吉能把这件事翻出来,恐怕做了不少的努力。</p>

权旭深吸了一口气,郑重的抱拳道:“没想到殿下居然知道此事。”</p>

李元吉笑着点点头。</p>

权旭沉声道:“臣自然记得此事,殿下突然提起此事,不知道有什么要指点臣的?”</p>

李元吉笑着问道:“你知不知道我父亲为何没有采纳你的平梁三策。”</p>

权旭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李靖的平梁十策远胜于我。”</p>

权旭虽然年轻气盛,但却没有目中无人。</p>

不如李靖就是不如李靖,他没有去贬低李靖,抬高自己。</p>

李元吉点着头道:“有这一方面原因,但这不是关键的原因。”</p>

权旭愣了一下,赶忙追问道:“还有更关键的原因?”</p>

李元吉点点头,又摇摇头,笑道:“不是还有更关键的原因,而是只有一个关键原因。你的平梁三策没有被采纳,不如李靖的平梁十策,只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关键原因。</p>

看来你现在还没有领悟到关键原因。”</p>

权旭再次抱拳道:“愿闻其详。”</p>

李元吉笑道:“你的平梁三策,远比李靖的平梁十策上的要早。若是不如李靖的话,也不至于没有掀起一点波澜。</p>

毕竟,在我父亲罢落你的平梁三策的时候,李靖的平梁十策才刚刚递上去。</p>

所以即便是有对比,也没有那么明显。”</p>

权旭忍不住问道:“那圣人没有采纳我平梁三策的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p>

李元吉哈哈一笑道:“因为你的平梁三策中提出,让我父亲将平梁的战事交给你主导。而李靖的平梁十策中提出,让我父亲派个人主导平梁战事。</p>

这就是我父亲没有采纳你的平梁三策的关键原因。”</p>

李渊一贯喜欢任人唯亲,怎么可能将平定南梁这种战事交给一个外人去主导。</p>

李渊扒拉扒拉自己的弟弟、子侄,有的是人用。</p>

干嘛还要冒险去用一个外人,去给自己创造一个潜在的危险。</p>

权旭给李渊的平梁三策中,只提到了如何如何平定南梁,却没有给李渊一个必须用他,或者放心用他的理由,李渊干嘛采纳他的策略,又干嘛用他?</p>

不像是李靖,提出平梁十策的同时,也让李渊帮他找一个带头大哥。</p>

李渊可以放心的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领导他,自然也能放心的任用他。</p>

这就是权旭和李靖之间的差别。</p>

这也是李渊没有采纳权旭策略的关键原因。</p>

对于一个手上不缺人用的皇帝而言,他在任用人的时候,已经不在局限于任用的人能不能成事了,他还会考虑任用的人会不会令他放心,有没有后患。</p>

他要是任性一点,还可以添加一些更无理、更过分的要求。</p>

这就是人才过剩给予他的底气。</p>

这也是一个拥有着许多人才的皇帝该有的底气。</p>

你觉得你有才,我就的用你?</p>

抱歉。</p>

我夹带里不缺人。</p>

大把大把的。</p>

“原来如此。”</p>

权旭听完李元吉的话,愣愣的思量了一会儿,下意识的感慨。</p>

原来不是他的策略不行,是他没号对李渊的脉。</p>

他只想着帮李渊去平定南梁了,却没想过李渊将十数万大军,以及十数州的军政大权交给他放不放心。</p>

“这下相信我了解过你了吧?”</p>

李元吉笑眯眯的问。</p>

他简单的一个问题,点明了权旭昔日犯过的错误,也指点了权旭为何有才,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不能像是秦琼、程咬金、苏定方等人一样名传天下。</p>

他不信权旭还不服。</p>

……</p>

……</p>

【PS:今晚就两更了,不过没怎么减量哈,没分章,不算加更,诚意满满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