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3章 修文馆(2 / 2)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0 字 10个月前

历史上记载,薛收死于武德七年,也就是明年,死后李世民哭的死去活来的,李世民登基称帝以后,还对房玄龄说过,若是薛收活着的话,当以中书令处之。</p>

中书令是什么官?</p>

三省中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俗称的宰相。</p>

虽说大唐的宰相不止一位,可即便是如此,也足以彰显李世民对薛收的重视。</p>

也足以彰显薛收的能力不俗。</p>

可惜死的太早了,不然后世的史书上记载的可能就不是什么‘房谋杜断’了,而是‘房谋薛断’。</p>

“臣房乔……”</p>

“臣薛收……”</p>

“参见齐王殿下。”</p>

“……”</p>

就在李元吉看着薛收,为薛收的命运而感到惋惜的时候,薛收和房玄龄也注意到了李元吉的存在。</p>

两个人可没资格在李元吉面前托大,小跑着赶到李元吉面前参拜。</p>

李元吉笑着点了一下头,“看来我二哥是猜到了我会来,所以特地让你们两个在这里等我。”</p>

房玄龄缓缓起身,笑着道:“殿下派人到宫里询问我家殿下是否有闲暇,我家殿下就猜到了殿下有可能会登门拜访,所以特地派了我和伯褒在此处等候,以免怠慢了殿下。”</p>

李元吉哈哈一笑,道:“我二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p>

房玄龄陪着笑脸道:“这不是怕殿下心中不满,打上门来兴师问罪嘛。”</p>

李元吉愣了一下,失笑道:“你是在说前些日子南苑猎场比试的事?”</p>

房玄龄含蓄的笑着点了点头。</p>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我有那么小气吗?”</p>

房玄龄笑而不语。</p>

李元吉瞪了房玄龄一眼,没好气的道:“这是对我的误解。”</p>

房玄龄只是点了点头,附和了一下,却没说话。</p>

倒是薛收缓缓的开口道:“殿下,我家殿下已经等候多时了,不如我们先进馆,坐下以后,再聊?”</p>

薛收看似在请示,但却没有诚意。</p>

在说完话以后,就准备往修文馆内走。</p>

李元吉也没有闲暇跟薛收计较这个,当即迈步跟了上去。</p>

进了修文馆,李元吉就发现修文馆内部的建筑,跟外部表现出来的庄重、威严大相径庭。</p>

如果说从外部看修文馆,会觉得修文馆是一个十分正式的官方衙门的话,那么从内部看修文馆,就更像是一个藏书的地方。</p>

不仅精致典雅,绿意盎然,各处还布满了藏书,甚至墙壁上也有石刻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p>

那种书卷独有的香气,不用细嗅,也能闻道。</p>

李元吉仅仅是往前走了十数步,就被书卷给绊住了脚。</p>

不等李元吉开口,房玄龄就一边吩咐着人挪走书,一边笑着为李元吉解释,“今日天朗气清,天气不错,所以我家殿下吩咐臣等将藏了一冬的书拿出来晒一晒,避免发霉,也避免被虫蛀了。”</p>

李元吉点了点头,表示理解。</p>

毕竟,一千多年前的储藏环境是没办法跟一千多年后相比的。</p>

楼里久了,容易受潮,也容易发霉,若是没人管的话,还容易被虫蛀了。</p>

尤其是一千多年前的藏,为了避免遭受火灾,会修建在水边上,或者在藏建好以后,再旁边挖一个水池,又或者修建一个环形水道,所以书更容易受潮。</p>

再加上一千多年前也没有玻璃等物抵挡寒气、湿气,只是用一层厚厚的纸湖着窗户,一旦有大风大雨或者大雪降临,寒气和湿气就会轻而易举的侵透藏。</p>

所以一冬过去了,又或者一个雨季过去了,就必须把书拿出来晒一晒,不然铁定会受潮发霉、被虫蛀了。</p>

到了想看书的时候,拿出来一看,里面的字不是被虫咬的缺胳膊断腿了,就是受潮发霉粘在了一起,字也看不清了。</p>

所以古人晒书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还很勤快。</p>

到了清朝的时候,甚至还催生出了晒书节。</p>

虽说起因有些滑稽,但却侧面的证明了古人对晒书的重视。</p>

修文馆里如今存放的藏书极多,不仅有朝廷从各处搜罗来的藏书,还有李世民从洛阳运回来的前隋的藏还在重新编撰、修订修复当中。</p>

所以过了一冬,确实得拿出来晒一晒。</p>

毕竟,存放在这里的藏书,每一本都是民族的瑰宝,任何一本出了问题,都是民族的损失。</p>

李世民虽然是一个马上称雄的人物,可他的文化造诣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高。</p>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文化方面的东西都相当看重。</p>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后,不记着运那些金银,而是将前隋的藏书先运回来。</p>

更不会召集虞世南、房玄龄、许敬宗等一众在文学上造诣颇高的人到修文馆里重新编撰、修订修复从洛阳搬回来的前隋藏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