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5章 侯君集(2 / 2)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0 字 10个月前

于是乎,三个人一起商量出的《防突厥十策》就出现在了李元吉桉头。</p>

李元吉在看完了三个人所写的《防突厥十策》以后,乐呵呵的笑了。</p>

“什么事引得殿下这么高兴?”</p>

昭德殿的桉几前,刘俊带着一个小宦官伺候着,见李元吉在看完了苏定方等人递上来的奏疏以后,笑的很开心,忍不住笑着问了一句。</p>

李元吉放下了苏定方三人的奏疏,笑着道:“苏定方、罗士信人在赵州,却还惦记着我的安危,有心了……”</p>

可惜没啥用。</p>

因为苏定方和罗士信根本就不知道偷袭突厥王庭的事情。</p>

也不知道萧关各地的部署旨在拖慢突厥人的脚步,只要李靖赶在突厥人兵临长安之下拿下突厥王庭,那突厥人不退也得退。</p>

突厥跟大唐可不一样,做不到绝对的集权,也做不到上下一心。</p>

突厥是一个由各部族共同组建起来的国家,各部族皆有各部族的利益。</p>

在部族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各部族的头人会以部族的利益为先。</p>

所以,当突厥王庭被偷袭,突厥主流的几个大部族的族人、牛羊被屠戮劫掠的时候,部族的头人一定会跟颉利产生分歧。</p>

颉利除非将此次在中原所获的一切全部分给他们,不然他们一定会退兵的。</p>

这种事要是放在颉利的前任处罗、始毕两位可汗身上,处罗和始毕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将一切都分下去。</p>

可颉利不会,颉利是个守财奴。</p>

属貔貅的,只吃不拉。</p>

所以突厥主流的几大部族的头人注定会跟颉利产生冲突,也注定会在突厥王庭遇袭的时候,选择退兵。</p>

所以没必要像是苏定方三人在奏疏中所说的那样,广征乡勇,在渭水上设防,跟颉利正面一战。</p>

不过,苏定方三人的奏疏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p>

比如,苏定方提出,武装正在为李渊修建陵寝的三万民夫,让他们在云阳,依云蒙山之险,阻击突厥人。</p>

这跟于志宁所提出的征发囚徒,以山南为屏固守云阳有异曲同工之妙。</p>

山南说的就是云蒙山以南,两个人说的都是一个地方。</p>

只不过,一个征调的是给李渊修建陵寝的民夫,一个征调的是囚徒。</p>

征调给李渊修建陵寝的民夫的事情,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因为这在古人看来是大的不能再大的事情,纵然是天塌下来了,给李渊修建陵寝的事情也不能停。</p>

所以就剩下了征调囚徒一条可选。</p>

征调囚徒在古代是常有的事情,从奴隶制社会,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末尾,历朝历代在需要人的时候都会征调囚徒。</p>

历史上甚至有人借着囚徒,立下了赫赫战功。</p>

史称燕然勒石。</p>

跟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齐名,乃是武人无上荣耀之一。</p>

谁又能想到,这是一个在京中厮混的无赖子,带着一群囚徒打出来的。</p>

这个人就是东汉的大将窦宪。</p>

有这么个例子在前,后世之人征调囚徒就更不客气了。</p>

不过,李元吉是不怎么赞成征调囚徒的,因为乱世才刚刚结束,囚徒里面什么人都有,谁也不知道他们上了战场以后会做什么。</p>

毕竟,囚徒里面的一些良善之辈,绝大多数都被发配到了边陲去戍边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罪大恶极的家伙,以及刚抓的,还没来得及发配的。</p>

谁也不知道这些家伙们上了战场以后,会不会倒戈一击。</p>

况且,窦宪率领囚徒立下赫赫战功,那是在西域作战,远离了大汉的中枢,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窦宪也能快速的处理,根本不会让风声传到长安,更不会波及到长安。</p>

现在就不一样,现在是要用囚徒在大唐的腹地作战,他们要是出了问题,倒戈一击,对大唐造成的损害会非常大,也会波及到长安。</p>

所以,苏定方也好,于志宁也罢,想出的办法都是好办法,但是所选的人不行,不适合。</p>

“刘俊,召侯君集来见吧。”</p>

作为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宫中政变的时候愣是没见到人,后来李元吉派人追查了一下才知道,宫中政变的时候侯君集被李世民派去了洛阳,准备节制都畿道各地的兵马,在李世民事败以后率军攻打长安,接应李世民撤退。</p>

结果人刚出了长安城,就染上了恶疾,然后再府上养了足足两个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