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2章 东将西调(2 / 2)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0 字 10个月前

“我昨夜好好的想了一下,发现颉利之所以分兵去银绥,是准备借助突厥骑兵能快速奔赴战场的能力,将我大唐的大军吸引到银绥或者岚石一边,然后全力攻打另一边。</p>

以我大唐兵马对辎重的依赖,根本做不到及时驰援。</p>

你得尽早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p>

不然你即便守住了这里,也不一定能守住岚石或银绥。”</p>

营帐里的诡异气氛持续了足足两柱香时间后,李世民率先开口了。</p>

他说的话很附和他的身份。</p>

作为一个曾经的统帅,曾经的无敌王者,到了战场上,最关心的自然是战事。</p>

即便是不能亲自参与,也会在背后指点江山,亦或者复盘每一场战事,去寻找最优的打发。</p>

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了,这辈子估计改不了了。</p>

李建成对战争的嗅觉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敏锐,但是对这场战争的胜负却十分在意,在听到李世民的话以后,点着头道:“你的尽快想出对策才行,对突厥人而言,攻破萧关和攻破绥州而言是一样的。都可以长驱直入的杀入我大唐腹地,在我大唐各处烧杀抢掠。”</p>

李元吉澹然笑道:“我已经派薛收和于志宁去绥州驰援了。”</p>

李世民和李建成皆是一愣。</p>

李世民一下子就明白了,李元吉这是背后有了高人,帮他分析出了突厥人兵分四路的目的,也帮他想了一些对策。</p>

李世民要是没猜错的话,这个高人八成就是刘弘基。</p>

因为在萧关所有的将校里面,能有这一份观察力和嗅觉的人,只有刘弘基。</p>

对于刘弘基为李元吉出谋划策,他心里充满了感慨,但却没说什么,反倒是皱起了眉头道:“仅凭薛收和于志宁两个文臣,外加绥州的守将,恐怕守不住绥州吧?”</p>

薛收和于志宁虽然有不少从戎的经验,但说到底还是个文臣,并不擅长排兵布阵,也不擅长去战场上杀伐。</p>

所以他们去了绥州以后,充其量就是帮绥州守将管管后勤,出谋划策,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绥州守将作战。</p>

李元吉点点头道:“仅凭着绥州守将一个人是守不住绥州,所以我已经去信给河间王,让他派襄邑王去绥州主持大局。”</p>

眼下,大唐绝大多数能征善战的将校都在太原府和河北道。</p>

很多人在李孝恭、李世积、黄君汉等人的光芒下甚至都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只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先锋将军,或者校尉使用。</p>

所以从中调一个去绥州主持大局,并不会对占据产生多大的影响。</p>

相反,绥州要是有一个能征善战的统将助阵,那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种影响已经不能用如虎添翼形容了,应该算是给群龙按了一个龙头。</p>

“神符王叔,他行吗?”</p>

这话是李建成说的。</p>

不是李建成看不起李神符,而是李神符从大唐立国以来,所建立的那点功勋,放在这个帐篷里面的任何一个人面前都不够看。</p>

不说跟李世民比了,就是跟长期在长安城坐镇,偶尔领领兵的李建成比,也差一大截。</p>

所以这个帐篷里的所有人都有资格质疑李神符的能力。</p>

再加上李神符是个面善的人,很少在下官面前摆自己的郡王架子,也很少严厉的去政治下官,所以在下官面前的威严不足。</p>

去承担重要的军事任务,让人不放心。</p>

李神符这些年基本上都在镇守谋地,基本上没有领兵出征过,也没有承担过什么重要的军事任务。</p>

所建立的军功也都是敌人主动送上门,被他借着城池之利击退了以后所建立的。</p>

所以李建成对李神符去绥州的事情充满了质疑,李元吉能理解。</p>

李元吉点点头道:“所以我准备调殷开山随行……”</p>

等到调李神符的文书送到李神符手里的时候,殷开山那边的事情估计也就全部结束了。</p>

殷开山把大军交给了苏定方和罗士信以后,自己也就没啥事了。</p>

留在苏定方和罗士信身边,顶多也就帮苏定方和罗士信构建一下跟都畿道降兵的桥梁,或者帮苏定方和罗士信出点谋划点策,并不能真正的领兵去作战,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p>

苏定方也好,罗士信也罢,都是个人能力相当突出,且极其有主见的人物。</p>

殷开山给他们的建议,他们或许会听,但绝对不会因为殷开山的建议去改变自己的根本目的,更不会因为殷开山的建议去否决自己的谋划,所以殷开山留在他们身边,只会虚度光阴,根本做不了什么太大的事。</p>

还不如调去绥州,让他跟李神符搭个伙。</p>

要是两个人能相处得来,以后也可以安排在一处,为大唐镇守一域,成为大唐的一桩。</p>

这种身份和头脑搭伙,或者头脑和勇武搭伙的方式,是大唐军中最常见的搭伙方式。</p>

也是相处的最融洽的搭伙方式。</p>

如果殷开山和李神符能凑到一起,也就能脱离秦王府的印记,彻底的走出属于他自己的道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