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马耳他(二)(2 / 2)

李海顿换乘“卡尔大公”号装甲巡洋舰返回到了国内,对于防御坚固的瓦莱塔城,他并没有进行强攻的意思。他的目的是围困,最好英国人派出主力舰队前来解救,也许,战役还要持续数月之久。

除非是英国人不想要本土了,把他们本土舰队全部调入地中海,才有可能击退奥匈舰队对马耳他的占领。

李海顿不认为有这种可能。

雾气迷蒙之中的伦敦,白金汉宫的主人们似乎意识到他们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奥匈帝国的实力,在计算双方力量对比时,他们忽略了这个数十年来在欧洲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老大帝国的战争潜力。

在陆地上,他们的陆军表现确实有些令人吃惊,但连塞尔维亚人都能抵抗他们近一年之久,还是让人觉得正常。

问题是他们的海军,什么时候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能与大英帝国叫板了?

奥匈帝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内陆国家,他们的海军在失去威尼斯基地之后就变得不值一提。在战争之前的计算中,英国人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会在视为内湖的地中海上会遇到挑战。法国人也许有些能力,但他们是盟友。对于奥匈海军,只能龟缩在亚得里亚海,根本出不了奥特朗托海峡。

现在他们不但出来了,而且一跃而成地中海中的霸主,在这一地带的英法舰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英国人从未料到的可怕事情发生了。

也许,我们会失去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大围困!瓦莱塔被奥匈大军包围!”新年之前,伦敦的各大报纸上这则消息成了重镑炸弹,注定了白金汉宫里的主人们根本无法安然过好一个新年。

李海顿在维也纳则显得很轻松,被吞并的罗马尼亚政府终于同意加入到同盟国的行列,他在构思着在俄国革命发生后肢解这头巨熊的方案。

圣布伦宫的新年晚会依旧奢靡,仿佛远离了战争,纸醉金迷的帝国继续在**。

蓝色的多瑙河啊,都快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想到这,他又觉得愤恨不已,若不是法尔肯海因执意要削弱东方战线的力量,而去发动一场毫无意义却损失巨大的凡尔赛攻势,他甚至有把握在1916年就压垮俄国。

得想办法尽快除掉这个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