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四、埃及战记(八)(2 / 2)

德奥海军虽然打通了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现在也只能“望洋兴叹”。

整个埃及战役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八年二月才结束,在此期间在德奥联军的巨大压力下,社会民工党所领导的俄国政权,终于无奈地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几乎失去了罗曼诺夫家族所攫取的所有东欧领土,还要承担三十亿卢布的战争赔偿。

为了保障安全,社工党把首都迁到了相对安全的莫斯科,但在一月前所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虽然社会民工党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赢得了选举,但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传统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布派却没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政党在这些地区赢得了选举,而且这些地区的政府也控制在这些人手中。

赢得大选的孟什维克期待着布党交出权力,但乌里扬诺夫等人却不甘心交出政权,正在策划着解散议会,宣称要将一切权力收归苏维埃。

一场大的风暴在酝酿着。

时间进入到了1918年,在俄国一线,尽管寒冷的冬季给德奥联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但依然成功地迫使俄国人退出了战争。

对于战争结果,唯一不满的就是奥斯曼人,他们什么也没捞到。

他们在高加索山区发动的进攻再次遭受到一场惨重的损失,被加强的俄国高加索方面军在邓尼金的指挥下,完全粉碎了奥斯曼军队的进攻。俄军的反击甚至一度逼近了特拉宗布,造成奥斯曼国内极大的动荡。

不过,在德奥两国的压力下,邓尼金这才极不情愿地命令部队后撤,放弃了大部分所占领的奥斯曼领土。

李海顿极力阻止了德国总参谋部向外高索地区出兵的计划。

“对俄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奥斯曼人却反对正教的同胞,相反,土耳其人如果不停止对亚美尼亚人的迫害,我们将会站到俄国人一边!”

奥匈皇帝现在甚至站到了俄国人的立场上来了。

虽然这种作法让德国人不爽,但现在德国人还不至于为土耳其人和奥地利人闹翻。

德军总参谋部只能对奥斯曼人出兵的请求使用着拖延战术。(我的小说《双鹰旗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i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