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买强卖!上京兄妹!【求月票!】(2 / 2)

“不回。”

曹信摇摇头。

曹张氏拉着曹信,小声问道:“你对她有没有那种心思?”

一旁。

程静闻言,抿嘴偷笑。

女武神‘桂英’面不改色,但却默默竖起耳朵。

“菲菲——”

曹信想起远在岐山派的血亲师妹,笑道:“大家都还小,顺其自然吧。”

这是标准渣男发言。

不过。

这也是实话。

他这一生,亲近的适龄女子就那么几个——

卫菲菲。

唐飘飘。

再就是桂英。

满打满算,也才三个。

要说从中挑一个结婚生子,身份地位上最匹配的,当然是卫菲菲。

至于唐飘飘。

这一位差点成了自己大嫂,不合适。而且她的性子,也不适合曹信。

桂英的话——

曹信承认,只是馋她身子。

要说心灵上的共鸣,感情方面,还不如卫菲菲呢。

倒是卫菲菲。

“天底下可没有再比这更好的姑娘。”

“去年下半年,人家姑娘看到《江湖旬报》上我们曹家庄刊载的‘寻人启事’,特意给卫老堡主他们写了信,让他们赞助了五千两。”

“这事你哥跟你说过吧?”

曹张氏拍一把曹信,觉得儿子这么吊着人家小姑娘,属实不厚道。

曹信苦笑。

这事他当然知道。

远在海外的时候,大哥曹仁就在西京老宅中,通过文字将这事说清楚。

曹信当时没回应、没回来。

觉得这钱,收不收都行。

最终。

还是曹仁做主,婉拒卫家堡的好意。

五千两不是小数字。

要知道。

当初曹仁曹信置办曹家庄,总的还没超过五千两呢。

卫菲菲倒是大方。

卫家堡也当真舍得。

但是曹家庄不缺钱,曹仁考虑到曹信跟卫菲菲的关系——

“要是你们好上了,收了卫家堡的钱,总归手短嘴软。”

“要是没好上,这钱就更不能收了。”

曹仁给曹信解释。

他考虑的很周全。

“嗯。”

曹信点头:“等回了岐山,我再当面谢谢菲菲。”

至于成亲。

他才十三,再等等吧。

……

提到卫菲菲。

想到岐山派。

曹信看向曹张氏,询问老娘:“等开年,正月过后,咱们一家一起去岐山派看看?”

“去岐山?”

“太远了,会不会不方便?”

曹张氏对岐山没什么兴趣,但她想看看曹贤,顺带也想看看曹信、曹贤姐弟这两年生活、学艺的地方。

“方便。”

曹信看出曹张氏心思,转头又问大哥大嫂:“大嫂这边方便吗?”

“行啊。”

“前年你提过,我一直等着呢。”

程静大大方方,她出嫁前一直在西京城,紧守闺阁。成亲后,到了曹家庄后好一些,可以四处转转,但又怀上曹安,也没去过太远。

对岐山这样的大梁名山,她还挺期待的。

至于曹安。

按理来说,才仅一岁半,不宜远行。但有曹信这个神医陪着,程静十万个放心。

“五哥,什么时候出发啊?”

曹良现在也是大小伙,但仍是憨憨的,抱着曹安,脸上也满是期待。

“过完年。”

“出了正月,就出发。”

曹信摸摸曹良脑袋,又将他怀里曹安抱过来。

“哇——”

曹安没见过曹信,认生,吓得张嘴就要大哭。

“哈哈!”

曹信也不尴尬。

亲亲抱抱举高高,不多时,屋里就全是小曹安的欢笑声。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曹贤不在,但年后很快就能见着。

唯一遗憾。

仍是曹义、曹淑!

……

曹家过年时。

远在上京。

与吕国公并列大梁开国八公之一的郑国公府邸,同样气氛热烈。

不过,作为郑国公府太夫人、王老太君的外孙女,年仅十四岁的韩熏屋里,则显得有些冷清。

韩熏是王老太君与上一任郑国公膝下小女‘周敏’所出。

早年。

周敏嫁给西北将门世家的‘韩旗’,诞下一女韩熏,却在韩熏四岁时故去。

韩熏跟着父亲长到七岁,恰逢西北大乱,韩旗奉命领兵平乱,无暇照顾女儿,就将韩熏从宁西老家送往上京,托老太君与大舅兄照顾。

本待战乱平息后,就会接回去。

但谁成想,第二年,韩熏八岁时,韩旗就战死沙场。

自此。

韩熏常住周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一晃就是七年。

眨眼间。

小丫头长成大姑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少女几多愁,做不得自家主。

心思一多,便病倒了。

“姑娘,喝点热粥暖暖胃吧。”

韩熏躺在床上,娇小可人。屋外,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几步快走进了屋,两手捧着一碗热粥,来到床前。

“喜鹊,不是让你回去吗?”

“你跟你哥哥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年底几天,多聚聚吧。”

韩熏摸摸小丫头的总角,眉梢说不出的愁绪。

“姑娘病了,我不能走。”

那称作‘喜鹊’的小姑娘坐在床边,将韩熏扶起,要喂她喝粥,一脸认真。

“好好。”

“那我喝完粥,你就回去吧。”

韩熏怜爱的摸了摸喜鹊的脸蛋,将一碗热粥喝了小半,就再吃不下。带着疲倦,又劝说喜鹊几句,这才将这个忠心、善良的小丫鬟劝走。

……

“哥!”

“哥!”

“我回来啦!”

喜鹊蹦蹦跳跳,被韩熏房里大丫鬟明月送回来。

她跟哥哥就住在这里。

不过。

喜鹊是韩熏跟前丫鬟。

而她哥哥因为一身痨病,没法在主子跟前伺候,托韩熏的推荐,得以在国公府锅炉房里谋了个差事。

虽然脏些累些,还经常要值夜班,但胜在有一份工钱可以养活自己,又有国公府安排的住处。

吃住不愁。

已经胜过许多人。

“喜鹊。”

“咳咳。”

杨义听到动静,从屋里迎出来,快走两步路,就忍不住咳出声来,但脸上满是笑容。

“哥!”

喜鹊更是兴奋,迈着小短腿一下子冲进哥哥怀里。

兄妹俩各有差事,在国公府这深宅大院中,一年到头难见到几次,每次见面都很开心。

杨义摸摸妹妹的小脑袋,又冲送她回来的明月笑道:“喜鹊这一年,有劳明月姐姐照顾。”

他们也是老相识。

当初。

他跟妹妹与家人失散,杨义病倒,脑子迷湖,万幸遇到途经的韩熏等一行人,被韩熏可怜,就带着他们兄妹俩一同来到上京。

然后又给杨义安排工作,又时常接济。

等妹妹大一点,又将她收作丫鬟,赐名‘喜鹊’,带在身边不曾亏待。

来时路上。

杨义就跟韩熏身边的大丫鬟明月认识,距今也有七年光景。

但即使同为奴仆,杨义区区一个锅炉房苦力,远比不上明月这个韩熏跟前的大丫鬟。

七年来,接触少之又少。

明月跟随韩熏,也是个心善的,她冲杨义笑道:“喜鹊很乖,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

随后又道:“姑娘这次给她放了五天假,初四的时候,我再来接她回去。”

“明月姐姐,留下来吃饭吧。”

喜鹊听着两人说话,又回过身抱住明月。

“不了。”

“我还得回去照顾姑娘呢。”

明月笑着推辞,转身离去。

“姐姐慢走。”

喜鹊有些失落,但很快又高兴起来,从怀里掏出的两包点心递给哥哥,得意道:“哥!哥!你快尝尝,这是蔡嬷嬷做的点心,可好吃了。刚出锅,还热乎着呢。”

几块点心原本被红纸包裹着。

喜鹊担心凉了,又在外面裹上两层纸,放在怀里。

现在打开,热乎乎的。

“嗯。”

“好吃。”

杨义尝了一口,又看了眼裹着点心的那两层纸,见上面好些字,有些担心问道:“这是书?”

印着这么多的字的两张纸,可别是什么重要东西。

“不是不是。”

“姑娘说这叫‘报纸’,是从西京府那边传来的,记录的多是些江湖事,不值些钱。姑娘不感兴趣,就给我用来包点心。”

喜鹊叽叽喳喳,但说话条理十分清楚。

“报纸?”

“西京?”

杨义好奇,展开大致看看。

他识字不多,是小时候跟着那个鬼精鬼精的弟弟一起去缠着乡里老童生学来的。看四书五经就差些,但看这种几乎全是常用字的报纸,连蒙带猜勉强可以

“江湖旬报——”

杨义翻过一个个栏目,没太在意,翻过一页,准备放到一旁。

忽的。

他看到上面有一个栏目,备注醒目的‘寻人启事’四个大字。

“寻人?”

“还能这样?”

杨义心中一动,再往下细看。

旋即。

怔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