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1 / 2)

 后“无忧”她走上前去说:“臣妾方才还着人去找皇上原来皇上已经醒了”“当然,一会朕还要回宫,这可耽搁不得,淑妃你在此好好照顾皇后”“是,臣妾遵旨”。【】</p>

一日午后,海棠匆忙入内喊着:“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何事如此着急”“听说皇上下旨让众皇子回长安了”对此她也疑惑,问:“众皇子为何”具体的情况海棠也不清楚便摇摇头说:“奴婢不知,听说是有人上了奏折,所以皇上下旨让众皇子即刻回京”。她心中想着:怎么如此突然便让孩子们都回来,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便说:“海棠,即刻摆驾回宫”海棠霎时也为这话感到惊讶“什么娘娘,可是皇上是让娘娘安心养病的,而且没有皇上圣旨娘娘忽然回宫会不会”她打断海棠的话说:“朝中必定出大事了,本宫如何安心,再说本宫已大好,快去准备”“是”。刚从门外进来的淑妃见海棠急忙走了出去便有疑问,“参见皇后娘娘”“免礼”“皇后娘娘,海棠怎么走得这么急”“本宫有事回宫,淑妃你也回去准备”虽然不知何事如此着急,但淑妃也只能照办。</p>

、众皇子回京</p>

皇后回宫后神武门侍卫即刻前去禀告:“皇上,神武门来人说,皇后娘娘回宫了”“什么”皇后竟回宫了,这让世民感到大惊,并问:“皇后回来了怎现在才告诉朕,皇后呢”对此安福吞吐着说:“这皇上,皇后娘娘一回来侍卫就已经来禀告了,至于娘娘去哪了,奴才不知”这头才禀告完,那头小桂子便进来通报:“皇上,皇后娘娘求见”“快传”。</p>

“臣妾参见皇上”“皇后,你怎回来了”“臣妾身子已经好多了,所以就想回宫”“怎么也不事先告诉朕”“皇上国事烦忧,臣妾也无大碍,便自己回来了,还望皇上恕罪”。“你们都下去”“是”把人都打发下去后,他拉着无忧一起坐下问:“真的没事了”“嗯,听说皇上让孩子们都回来”“你的消息怎如此灵通一回来便知道此事”“臣妾只是关心孩子”看她的样子,皇上只是说:“没事,朕只是想查清楚一些事情,想知道朕这几个孩子在封地到底有没有好好的”既然他不说皇后便接着话说:“臣妾也想孩子们了,也想见见他们”“好,那他们回来朕便让他们去给你请安”“嗯”。</p>

“奇怪,父皇怎么忽然让我们回宫来人,蜀王那里怎么说”“回吴王殿下,蜀王也已经在赶回长安了,但属下听说是有人上奏”“所奏何事”“属下不知,但属下听说蜀王在封地里败坏风纪,只怕与此事有关,不如殿下您回宫后去问问蜀王殿下吧”如今坐在马车里的恪儿如今满心踌躇,总想着会不会发生些什么事。</p>

孩子们一前一后的也快都回来了,也都去给皇后请安了。“儿臣给母后请安”听到熟悉的声音,她抬头看去,问:“谁”“母后,儿臣是恪儿”“恪儿”原来是恪儿回来了,皇后也很高兴并说:“快过来,让母后看看你”“是”。李恪走近她身边,看着孩子她说:“好久没回长安了,长大了,真的成为男子汉了”“嗯,母后,儿臣听说您最近的身子不好,特意给您带回来一些灵芝和人参,让您补补身子”“宫里什么都有,不用特意带回来”“儿臣只希望母后万安”恪儿看着她,就像真的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怎么样在封地里还好吗”恪儿扶着她一同走到大殿中坐下并回答:“一切都好,劳母后挂心,母后儿臣有一事不明”“什么事”“为何父皇忽然间让儿臣等回京”她摇摇头说:“这母后也不清楚,你父皇也没有说。但是,恪儿你告诉母后,你在封地里没做什么错事吧”对于母后的询问,他即刻摇头说:“没有,儿臣没有”看他那么紧张,皇后倒是松了口气说:“没有就好,那就不要担心”“可是”恪儿像是想到了什么,脸色显得有些难看,让皇后也有疑问:“可是什么”看着皇后,他只是装作无事并奉上茶微笑着说:“没什么,母后请用茶”。</p>

“太医,本宫到底怎么了,这几天来,本宫总感觉心口郁闷,又吃不下东西”太医给她把着脉,却感到奇怪,看着太医的表情,更让淑妃紧张了追问着:“太医,本宫该不是得了什么病吧”“这”太医看着淑妃,想着皇后娘娘和自己说过的话顺其自然吧,该有什么造化也是上天的安排便照实和她说:“娘娘请放心,这不是病,而且是大喜,淑妃娘娘,您有孕了”太医的话简直让她受到了惊喜更该说是惊吓“本宫、本宫有喜了”“是,恭喜娘娘,微臣这就去禀告皇后娘娘”她即刻制止他说:“不,太医,请您帮本宫保守这个秘密”“这可是淑妃娘娘,这事”对此太医感到很为难,淑妃即刻把一锭银子塞了给他说:“太医,这就拜托你了”“可是淑妃娘娘,这是为何这本事喜事,为何不禀告皇上和皇后娘娘”淑妃长叹了一口气说:“太医,本宫在这后宫里树敌不少,若让他人知道只怕会保不住这个孩子,本宫会自己对皇后娘娘说的,李太医,请你帮本宫这个忙吧”即便感到为难,太医还是说:“这微臣遵命”。太医走后,她走到侧厅,跪在佛像前,既感到兴奋也感到害怕“求佛主保佑,保佑孩子能够平安降生,信女保证从此不再有争宠之心,不再在后宫中惹起是非,从此心怀仁慈,只求孩子平安,求我佛保佑”当她还在静心礼佛,却听到外面有着动静,询问:“百合,外面何事吵闹”百合去看了后便即刻回来了,并显得有些激动“娘娘,是吴王殿下回来了”“恪儿他回来了”她正准备起身出去,百合却拦着她说:“娘娘,当年的事情,吴王殿下忽然回宫,也不知为何,娘娘与吴王殿下相处时话语必定要小心啊”百合显得很是担忧,但她却说:“当年的事是本宫的错,也不知如何才能弥补,走吧”。</p>

她走出房间,看着恪儿再前院里走着,便走上前去喊他:“恪儿”见是淑妃,他行礼道:“参见淑妃娘娘”“你怎么回来了”“父皇下旨让儿臣回京,所以儿臣便回来了”。看着这永寿宫里的一切,恪儿倒是显得有些伤感,看着那树叶却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淑妃娘娘,儿臣只是想起了这里的日子才回来看看,儿臣告退”看着他走去,听着他与自己说话的语气也是那么冷淡,淑妃把他喊住:“恪儿”又走到他面前说:“你跟我来”。淑妃带着他走进一间小房间,但恪儿却不知为何,便问:“淑妃娘娘,您带儿臣来这是为何”“恪儿,这里的东西都是你娘的,本宫一直把它们都留在,你看看有什么可以当做念想就带走吧”。看着面前的几个箱子,恪儿显得很是惊讶:“都是我娘的”“嗯”。她走出房间时回头看了看恪儿,心情变得沉重。</p>

而恪儿打开那几个箱子,真的都是母后的东西,里面还有着许多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玩过的玩具,他拿起那一双鞋子,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这是自己母亲亲手给自己做的,虽然已是很多年前的事,却引起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泪水也随之滑落,可是心里也有着疑问:娘,淑妃她是什么意思,是她夺了你的妃位,可她却把你的东西保留了下去,这是她的一个手段吗儿臣不懂,儿臣知道母后是个好人,可是她为何没有替你报仇,也不告诉儿臣到底是谁害了你。</p>

蜀王李愔也回到了长安,自然也是要去给皇后请安,可来到了立政殿,他却没有走进去,因为他在门口却看见自己的亲哥哥在伺候皇后,他想起了那日,自己母亲已经去世,在给母亲守孝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德妃把三哥拉到一旁,听到了原来是皇后害了自己的母亲,而如今自己的哥哥却在伺候着仇人,他的心里充满了怨恨。泰儿也来到了立政殿,见他只是站在门口没有进去便喊他:“六弟,你站在这干嘛”他只好说:“四哥,我,我也只是刚到”“那就走吧”。</p>

见过皇后后,蜀王便跟着吴王回到吴王的住所,一进门便把宫人都打发了,脸色也变了,质问:“三哥,你怎么可以这么做”脸色变得这么快,倒是让恪儿有些懵了并问:“你这是怎么了方才还高高兴兴的,如今怎一脸怒气”“我刚才都是做给母后看的,哥,你怎么可以这么做还是你另有计谋”愔儿的话让他糊涂又问:“我做了些什么”“你竟然去伺候母后,她是我们的仇人,是她害死了娘的你忘了吗”他解释道:“六弟,那不是母后做的”哥哥竟还在为皇后辩解,让愔儿也耐不住脾气了,大声说:“哥,你竟还为她说话,德妃娘娘在灵堂和你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可你竟还对她如母亲一般,到底她给了你什么好处,还是你完全忘了娘,只想在皇后的遮蔽下有着一席之地”愔儿的话不留余地,是那么的尖锐,也让恪儿生气,怒骂:“你这是什么话你根本就不了解事实”吴王想解释这一切,可蜀王却急着怒怨:“难道你又了解吗就算你了解了又如何,还不是对她卑躬屈膝”。看着他如今如此火爆,恪儿也不想与他解释太多,因为他根本听不进去,便和他说别的事情“好了,这件事以后再说,六弟,告诉三哥你在封地是不是干什么事了”“没有”李愔一口否认,但吴王还是再问:“真的没有”“没有,三哥你这是什么意思”面对自己亲生哥哥,他却不说实话,恪儿也生气了,他从袖中拿出一封信,并扔在了桌子上怒斥:“还撒谎,你自己看,你在封地里都干了什么好事此次父皇传召我们回京恐怕也不会只是挂念我们,你说你该怎么办”他捡起那信,看了之后,怒气更盛:“你去调查我了”“若非我让人去了蜀地,还不知你如何荒唐,我告诉你,即刻把这事给我摆平了,若不然父皇怪罪下来,我都保不住你”自己的亲哥哥竟这么说,他也没有好的语气更是骂道:“保不住就算了,反正你已经是皇后的人了,你若不顺我,就拿着它去向父皇告发我啊但我告诉你,我不会像你一样,如此软弱无能”他把手中的信扔在了地上,走出大门。李恪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他知错,也喊不住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