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茵把李德安插在晋王府的人手都清除了,袁方看在眼里,不免心里惴惴不安。就在这时,周恒告诉他,北海县令有了空缺,问他可要为一方父母官。</p>
县令虽然只有七品,却是有实权的正印,为牧一方,既可以造福百姓,又能在仕途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做得好了,往上升迁可就容易多了,不比长史,做到死,也没什么前途。</p>
袁方犹豫了。他到晋王府任长史,负有监视周恒的任务,周恒的一举一动,须向太后禀报。更重要的是,他早年曾受周康大恩,周康一向妒忌周恒生母卫贵妃得文宗宠爱,因而把他派到周恒身边,不仅是监视,有时会让他做些见不得人的任务。封地的晋王府夜里紫气冲天,就是他放出话来,并写信给在京中的同年的。</p>
周恒看他一脸纠结,笑笑道:“袁长史在王府中六年,一直兢兢业业,把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本王一直很感激。这次本王求了皇兄很久,才求来这个机会。若袁长史舍不得本王,愿意继续留在王府中,本王自是求之不得。”</p>
也就是说,错过这个村,以后没这个店了。</p>
袁方咬了咬牙,道:“如此,多谢王爷了。”</p>
“以后多为百姓做些实事,就是谢本王了。”周恒拍拍袁方的肩膀,笑得很是和气。</p>
没两天,去北海的任命下来了,袁方收拾行李,向周恒请辞。</p>
他写给周康的密信还在路上,想必周康接到信,会大发雷霆。可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难道为了一个恩情,他便把自己一辈子困在晋王府不成?</p>
周康接到袁方的信,怒不可遏,可是京中的密报同时也到了,袁方已在去北海的路上,再要怒斥他。也只能待他到北海。信件才能送达。</p>
不久,传来袁方路遇强盗,财物被抢。主仆被杀的消息。</p>
从京城去北海千里迢迢,路遇强盗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为什么会这么巧,偏偏这事发生在袁方身上?周康与幕僚商议多次。有说一定是周恒做的手脚,有说只是巧合。幕僚们争议不下。</p>
京城这边,周恒解决了袁方,长史一职空缺。太后倒想安插人手,只是手头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作罢。又想前朝太后权倾朝野,到自己做太后时,只落得个在后宫厮混。不由悲从中来,抹了一回泪。</p>
至安帝自然不知太后黯然神伤。吏部报上来的,是一个名叫曹瑛的新科进士。既是吏部报上来的,他就准了。王哲大笔一挥,曹瑛很快接到任命,到晋王府来了。</p>
曹瑛是周恒的人。</p>
他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反而略懂经济,到晋王府后,很快接手府里的生意,因为这些事须做得隐秘,要不然会引起御史言官的弹劾,因而分外小心。</p>
周恒对他的能力很满意。</p>
拨掉府里两颗钉子,崔可茵觉得府里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p>
晋王府种的菊花并不多,崔可茵又不喜欢开什么赏花会,因而过门后并没有请人过府游玩。这天,早起有些凉,看着周恒换了夹棉的直裰,送他出府坐车进宫,刚回到紫烟阁,刘永志来了。</p>
一进门,便跪下向崔可茵磕头。</p>
崔可茵含笑道:“刘总管这是怎么了?小福子,快扶刘总管起来。”</p>
小福子上前去扶,刘永志却不肯起,端端正正磕了三个头,跪着道:“王爷和王妃的大恩,奴才不敢忘,以后,只要王妃差遣,奴才万死不辞。”</p>
崔可茵道:“起来说话。赐坐。”</p>
自有小宫人端了锦墩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