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们还是学生(1 / 2)

 北宋大法官正文卷第三百五十七章我们还是学生王安石那嘚瑟的目光,司马光当然察觉到了,但是性格沉稳的他,还是继续遵守这课堂上的纪律,没有喷回去,但他心里其实是很不爽的。</p>

而且不仅仅是他不爽,其它的老夫子也都非常不爽。</p>

之前张斐在说法家时,他们都表示非常认同。</p>

是的。</p>

你说得没错。</p>

就是这么回事。</p>

哪里知道,最后张斐来了一招回马枪,直接戳中儒家在政治中最重要的信念。</p>

保守。</p>

逝者是最伟大的,而曾今的时代永远是最令人向往的。</p>

这与法家追求发展是截然相反的。</p>

也是二者短兵相接的战场。</p>

往往出现变法,法家学说就会重回朝堂,然后就被儒家一番老生常谈给喷回去。</p>

要变法,必然是要用到法家的手段,可法家自身问题太多了,儒家可以换着角度去喷。</p>

王安石现在就面临这种情况。</p>

然而,张斐的这一番话,却引起了激起学生们兴趣。</p>

这王安石变法,就是现在最为火热的话题。</p>

在法制之法出来之前,他们天天在议论此事。</p>

上官均就直接反驳道:“治国之道,在于实事求是,谁都希望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相信司马学士也非常乐于见到,可事实就是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就拿均输法来说,本质不就是国家侵占商人的利益么,此与商鞅、韩非子所为,也不过是农变成商而已,有何区别?”</p>

这一番话,立刻得到在场不少人的支持。</p>

蔡卞眉头一皱:“此言差矣,均输法乃是对症下药,意在节省国家损耗,改善财政的同时,又打击那些奸商囤货居奇,一举两得,何错之有。”</p>

上官均不屑一笑:“这不过是法家惯用的招数,当年商鞅可也是这么说的,意在打击贵族,获取田地,拿去奖赏士兵,可最终结果又是如何,老师方才说得非常清楚明白,最终还是加倍让百姓承担。这国家干奸商所为之事,就不奸了吗?”</p>

蔡卞呵呵笑道:“司马学士的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可若这公家就单指官家,实在是失偏颇啊!”</p>

他们正是年少轻狂之时,哪里顾得了那么多。</p>

可是后面的白头听得是汗流浃背,你们这些家伙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p>

上官均便道:“看来你了解的并不清楚,司马学士当初政策,与范公是一脉相承,精简官吏,削减朝廷的支出,这是单单指官家吗?</p>

普通百姓都知道,若家庭遇到财务困难,必然是要省吃俭用,难道他们就不想赚更多的钱吗?他们当然想,只是他们赚不到而已!”</p>

“我不清楚?”</p>

蔡卞哼道:“那庆历新政是何结果,我清楚的很,明知会失败,官家为何还要去重蹈覆辙,自然是要另择道路。</p>

至于伱说百姓,是,我不否认,大多数百姓遇到财务困难,都会选择省吃俭用,但只秉持这个信念,那就只会越过越穷,反倒是一些穷人,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得奋斗、拼搏,过上了更好日子。赚不到钱,你就是再怎么省也是无济于事。”</p>

旁边的蔡京听到他们的争论,是愈发露骨,同时又感觉后面传来阵阵寒意,这要是别人也就算了,关键这是他亲弟弟,到时肯定会牵连到他的。</p>

同时,那个罪魁祸首竟在一旁喝着水,轻松自主地瞅着他们自相残杀。</p>

不行!</p>

蔡京突然向张斐言道:“请问老师,你怎么看?”</p>

蔡卞、上官均同时醒悟过来,怎么我们又自相残杀起来了。</p>

二人立刻默契地对视一眼,行,咱们待会再论,现在先一致对外。</p>

所有人都看向张斐。</p>

张斐眨了眨眼,似乎还未反应过来,过得一会儿,他才道:“嗯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很道理,令我也获益良多,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p>

你想这么蒙混过关?蔡京纳闷道:“可是老师方才明显是支持王学士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p>

张斐赶忙道:“我没有,我不是,你别胡说。”</p>

蔡卞一听这话,顿觉羞愧,这厮莫不是认为是我连累了你,故而才改口,可我方才辩论也没有输啊。</p>

叶祖恰道:“方才老师明明就是这么说的,我们可都听见了。”</p>

一众学生是纷纷点头。</p>

“看看看,你们文人.!”</p>

嗯?</p>

所有人都看着他。</p>

在坐的哪个不是文人。</p>

就你小子不是。</p>

这里可是国子监,不是三衙,你想干什么。</p>

张斐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赶忙改口道:“你们这些人就爱断章取义,我是说了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但这表示我是支持王学士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