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徇私情——章懋(1 / 2)

 章懋,字德懋,号闇然翁,晚年又号瀫滨遗老,浙江兰溪渡渎村人。自幼读书强于记忆,会试第一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因直言进谏而仕途坎坷,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懿。著作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及附录。

章懋,自幼天资颖异,书初读,即举其要,而再而三,终生勿忘,9岁通《四书》,10岁能文,13岁究心《五经》,14岁通历代史,18岁省试第一。27岁乡试第一,参加丙戌内阁考试,试文《中秋赏月赋》一举夺魁,高中会元。登进士第,选任翰林院庶吉士,从此章懋踏上仕途。

章懋偕黄仲昭、庄昶等三人,力谏朝廷取消翌年元宵花灯烟火等奢侈活动,共同上书《谏元宵灯火疏》,被谪职,贬临武知县。此举声振朝野,直声忠慨,天下相闻,人称“三君子”。时,罗伦以论时宰起复被谪,章懋继而上疏响应,故章懋三人合罗伦又被称为“翰林四谏”。

改任大理寺评事,升福建提刑按察司检事,清理军伍,剪剔吏蠹,打击官邪,议处番货事宜。福州不得与海外琉球、缅甸、越南诸国通商,违犯者货没收,人治罪,章懋予以疏通,利于边境贸易,既增加了朝廷银库收入,又安定了边民生活。

章懋,立官为民,惩究恶顽,安抚百姓,昭雪民冤,感化歧民。闽地产海盐,时值阴雨,盐产受减,闽地盐贩皆越高山险路去两浙与安徽贩运,但盐路受禁,致民无盐,国损利,奸商乘机屯积居奇。章懋巡视盐法,下令开禁闽浙盐路,各郡邑究奸商,安盐民,定贸易,使闽浙两利。

邵武县久旱不雨,斗米千钱,军民告饥,行部下令免差役,停征军需,借支官银五千两,劝谕富民放粮出谷以赈济,行救荒政。新谷未登,石米银九钱,民艰食,官廪有积谷,章懋下令发仓,减价至六钱粜之,以苏民困。

泰宁等地群盗劫掠,抚按三司议调官军捕之,章懋曰:“为盗者迫于饥寒,欲冒旦夕之命。若大兵征剿,则逃入山海,聚众出没抢劫,为患滋大,今宜缓治之,当不攻自破。”遂示邵县加意抚恤,由是盗首肖实贵等五十二人,自缚来归。余月,余党悉解,人情大悦。但对于恶霸盗逆,章懋绝不手软,沙龙等县奸豪苏七等,煽惑饥民为乱,章懋会同知县王旗统率民兵,授以方略,彻底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