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三原学派——王恕(1 / 2)

 王恕,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人,明朝中期名臣。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历官十九任,也是首任河道总督。

王恕,曾上疏条陈关于刑罚不当的六件事,都经朝廷议定而得到推行,后调任扬州知府,不待朝廷答复就发粮救济饥民,又兴办资政书院来培养读书人。因政绩突出,被越级提升为江西右布政使,在任内平定赣州寇乱。宪宗即位后,下诏命大臣严格地考核天下官员,罢免了河南左布政使侯臣等十三人,而以王恕接替侯臣。

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爆发,朝廷提升王恕为右副都御史安抚治理流民问题。正逢王恕的母亲去世,朝廷下诏只准他奔丧两个月就要回职办公,王恕推辞但未获允准。他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大盗刘通起义,又攻破其党徒石龙。严格地约束部下不准滥杀人,流民各归其业,又调任河南巡抚,因功升任左副都御史,不久调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因父亲去世离职,丧服期满后,以原职总督河道。疏通高邮、邵伯等湖,修雷公,上、下句城,陈公四水塘的水闸,当时由于发生了灾异,朝廷广求消灾之策。宪宗为此免去山东一年的租税,京城周围地区也对租税有许多减免,不久,王恕改任南京户部左侍郎。

大学士商辂等认为云南离京城远在万里,西边控制诸夷,南接交趾,而镇守太监钱能贪得无厌,便商议派遣有威望的大臣为巡抚镇守云南,于是改王恕为左副都御史前往,到云南后即升为右都御史。钱能派指挥郭景到京师奏事,称安南捕盗兵擅自进入云南边境,宪宗立即命令郭景去送诏书以示告诫约束,按旧制出使安南必须从广西走,而郭景径直从云南前往安南。

钱能托郭景送给安南王黎灏玉带、宝绦、蟒衣、珍奇诸物。黎灏遣将率兵护送郭景回来,即要开辟从安南到云南的通道。郭景害怕有后患,假称先行以告诉守关者,因此脱身回来,他扬言安南寇来了,关卡戒严。黔国公沐琮派人告谕安南将军,安南军才返回,而诸臣害怕钱能,隐瞒不向朝廷奏报。钱能又多次派遣郭景以及指挥卢安、苏本等勾结干崖、孟密等土司,接受其无数金子宝贝。

王恕查访到这些情况,派骑兵去抓郭景,郭景畏罪自杀,王恕接着弹劾钱能私通外国,按罪当斩。宪宗下诏派刑部郎中潘蕃去处理。钱能又在这中间,以驿车向宪宗进献黄鹦鹉,王恕要求禁绝行贿,并将钱能贪婪残暴罪行全部揭发出来,他说:“以前交趾由于镇守官员任用不当,致使一方陷没,现在这件事的危害性就很甚。陛下怎能为顾惜一个钱能,而不以安定边境为重。”钱能十分恐惧,急忙托宪宗身边所宠幸的人,向宪宗要求召还王恕,而当时商辂、项忠等正直之士,都由于与汪直意见不合被罢免,朝廷于是改任王恕掌管南京都察院,协助守备处理机要事务,弹劾钱能的事立即化解,潘蕃因将调查钱能收贿的事实报上,宪宗却搁置不问。

王恕在云南任职共九个月,威名远播境外,自黔国公沐琮以下都谨慎地服从政令,王恕一共二十次上疏,正直的名声震撼天下。当时,安南国接纳江西一位姓王的叛人作为谋主,偷偷地派遣间谍进入临安,又在蒙自市铸造兵器,准备伺机偷袭云南,王恕要求增设副使二名,用以加强边备,他们的阴谋便没有得逞。

王恕到南京任职数月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仍兼协助守备处理机要事务。他选拔部属时严禁熟人说情,与他共事的人都不高兴。而钱能回来后屡次在宪宗面前进谗言,宪宗对王恕多次直言相劝也不满意,就命王恕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按旧制,对应天、镇江、太平、宁国、广德的官田征收租额的一半,民田田租全免。后来,民田大都归于豪门,而官田拖累贫民。王恕就酌量减少官田亏损,稍稍增加民田负担。常州当时有额外多征的粮米,他就奏报朝廷以六万石大米补夏季田税缺额,又补其他府户口盐钞税六百万贯,公私两便。所辖区发生水灾,他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四处救济借贷,救活了二百多万人。

江南每年向内府输送白熟粳糯米十七万余石,送交各府部糙粳米四万四千余石,百姓很多因此破产,而光禄寺一概供应给厨子、工匠。此外宦官横征暴敛,各地输送上的贡物,负责收贡物的官员一概都超额索取。织造丝绸以及采花捕鸟的人,道路上络绎不绝,王恕先后向朝廷陈述其害,意见都不被采纳。

宦官王敬携同妖人千户王臣南行收罗药物、珍玩,所到之处骚扰不安,县令很多被侮辱。王敬一行到了苏州,召诸生写妖书,诸生群情激奋。王敬奏告诸生违抗命令。王恕急忙上疏说:“正值灾年,应该遣使赈济,王敬反而横蛮地索取珍玩。以前唐太宗暗示梁州献名鹰,唐明皇命令益州织半臂褙子的异服,献琵琶杆拨子、镂牙合子这些东西,李大亮、苏颋拒不奉诏。臣尽管比不上他们,却敬慕李大亮这样的人。”接着把王敬等的罪状全都一一列出。王敬也诬奏王恕,并牵涉逮捕了常州知府孙仁,王恕上书直言救孙仁,三次上疏弹劾王敬。正碰上宦官尚铭也揭发王敬的罪状,宪宗于是将王敬等逮捕下狱,罚其党徒十九人戍边充军,而在街市将王敬斩首示众,将其首级送到南京。

宪宗改任王恕为南京兵部尚书,此时钱能也守备南京,对人说:“王公,是天界之人,我恭敬侍奉而已。”王恕坦诚待他,钱能终于收敛了许多。当时林俊被下狱,王恕上疏说:“天地只有一坛,祖宗只有一庙,而佛却有千余座寺,修建一寺,移民有数百家,花费国库几十万两银子,这是很不应当的。林俊说的对,不应该判罪。”宪宗见到奏疏后不高兴。

王恕对事情从容陈述毫不回避,先后应诏陈述政事二十一次,提出建议三十九次,都极力阻止权贵宠臣的胡作非为,天下人倾心敬仰他,每当政事遇到不合理的情况,必定有人说:“王公怎么不说呢?”要不就说:“王公的奏疏马上到了。”事毕后,王恕的疏文果然到了。当时歌谣说:“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权贵宠臣都对他十分嫌恨,宪宗也对他颇感厌烦。

宪宗起用传奉官,王恕进谏更加深切,宪宗愈加不高兴,王恕之前已加职太子少保,时逢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上疏请求辞官,宪宗忽然在批文上附上王恕以太子少保退休,朝野群臣得知后大为惊骇。王恕多次任巡抚,从侍郎到尚书,都在留都南京,由于喜欢直言以对,终于无法呆在朝廷。他回到家乡后,名望更高,廷臣不断向上推荐他,工部主事王纯把王恕比作西汉的汲黯,以至受到杖责,被降为思南府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