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入阁参政——谢迁(1 / 2)

 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著名阁臣。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时宦官刘瑾专权,排斥忠良,谢迁上奏请诛刘瑾,不纳,遂与刘健同致仕归,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嘉靖年间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著作有《归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诗》二卷传世。

谢迁,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东山乡第四门,殿试中状元,授以翰林院修撰。孝宗即位后,宦官郭镛要求挑选妃嫔充实六宫,谢迁向新登位的明孝宗进谏:先帝的陵墓还未建成,挑选妃嫔从礼仪上讲,应当从缓进行。尚书周洪谟等人都赞同谢迁的意见,孝宗采纳,在当太子时,谢迁早就是讲官了。待孝宗即位,谢迁每次向他讲课,竭力使他掌握做好皇帝的道理,孝宗多次夸他讲得好,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朝廷命谢迁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政务,谢迁正料理父母的丧事,竭力推辞,直到居丧结束才接受任命,随即又晋升为詹事,并继续兼任侍讲学士。以后皇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上书皇帝,劝告太子亲贤者,远佞臣,勤学问,戒安逸,皇帝对此,颇加赞扬。

尚书马文升提出大同边警,饷费不足,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谢迁表示反对,他说: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结果马文升提出的议案没有被通过。

弘治朝末时,孝宗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内府所有的库房、仓场与马坊,宦官作奸违法的事,不易彻底查清。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属兵部管辖,都挂空名领取军饷,弊端尤其严重。谢迁找机会把这件事报告孝宗,并提出根除弊端的策略,结果赢得了皇上的赞同。

谢迁仪表堂堂,相貌俊伟,办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遇事明了,处理迅速,善于据理论争。谢迁和刘健、李东阳一起辅佐皇帝,当时人们评价说:“李公谋略高超,刘公办事果断,谢公谈吐尤健。”三人均被誉为“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