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彦,字君美,一字若善,号昆柱,江西金溪东漕人,客居随州,万历朝随州籍进士。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勤谏宰相,爵从一品少师兼太子太师,官吏部尚书,职建极殿大学士,卒于任上,追赠一品太傅,谥文毅,奉旨建祠。
何宗彦,出生书香门第之家,青少年时在家乡上东漕附近的曹洞宗疏山寺复性堂书院求学。复性堂书院创办人是与疏山寺渊源很深的疏口村人吴悌,人称疏山先生。何宗彦在17岁时随父何思泉客居随州,遂占随州籍。
历时十五年之久的立储之争,已经有了结果,廷臣力争的皇长子朱常洛终于被确定为太子,在众大臣的请求下,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不得不搬往封地的河南洛阳。但郑贵妃与朱常洵提出要拨庄田四十万顷,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万历帝不听,后以在全国拨四十万顷的田粮收入归朱常洵而终结。太子生母王贵妃亡故,万历帝把她当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彦又上疏为王贵妃力争,“梃击案”爆发后,何宗彦又上疏说:“天下怀疑陛下薄待太子已经很久了,太子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建议改善太子待遇,没有得到批准。
没过多久,何宗彦被转为左侍郎,继续代理礼部事务。何宗彦代理礼部尚书六年,为官清廉,治事井井有条,遇事能以大局为重,多次直言进谏,在廷臣中声望日高。皇宫隆德殿发生火灾,何宗彦又向皇帝提出通下情、修废政、补缺官的建议。
皇长孙朱由检已经十三岁,因皇太子的地位不巩固,皇长孙仍未就师听讲,因此何宗彦又多次上疏,请求派人为太子讲学,让皇孙拜师就读,万历帝仍不采纳。
京师发生地震,何宗彦又上疏言三事,一是指出皇帝已不视朝三十余载,致使朝政废弛,二是边备尽废,致使辽东尽失,三是衙门缺员太多,致使政务停顿,要求皇帝顺从天意,力行改正。无奈神宗不视朝已三十余年,诸事多委以贵戚、近侍,言官多依附齐党,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营私,仍忠于职守,不断奏本,一时得到不少人的赞许。
后金侵犯边境,明军三路败退,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危急,他奏请皇帝临朝共商兵食大计,又未被采纳。皇帝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廷臣多把何宗彦作为首选人物推荐,唯独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何宗彦遂未获通过。时御史左光斗、薛敷政、肖毅中等均上疏皇帝,为何宗彦未入阁表示惋惜,而张延登同官亓诗教、薛凤翔又屡屡上疏纠驳。当时,朝臣朋党角逐,言官多依附齐党,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无所依附,故不能安其位,于是不久辞归。
万历帝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何宗彦在家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此时边陲失守,人情汹汹,危机四伏,他奉命于危难之际。何宗彦不畏艰险,慨然进京就职,劳苦操作,筹商军国要务。天启时曾典试礼闱,选录400人皆俊义之士,使不少昔日遗珍一时见采,被视为得人。何宗彦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何宗彦卒于任上,赠太傅,谥文毅,时人评说,何宗彦澡身浴德,正色立朝,淡于求名,拙于求利,死后,奉旨建祠,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