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徐北王——王徵(1 / 2)

 王徵,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了一子、支离叟,明代科学家,泾阳县鲁桥镇温丰乡盈村里尖担堡人。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从政后留心经世致用之学,后以经算教授乡里,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为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出仕以前,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远西奇器图说》,主要叙述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远西奇器图说》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西方力学的编译著作,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北王”。

王徵父亲是个擅长数学的私塾先生,舅父通晓兵法,善制器械,这对他后来热衷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从事发明创造、产生了直接影响。王徵从七岁起,就住读在外家,自幼即与外家的关系相当密切,其舅父张鉴乃为关中理学名儒,年方十五的王徵娶舅母尚氏的侄女为妻。

庞廸我刊行《七克》一书,此书阐述应如何克制天主所禁的骄傲、嫉妒、悭吝、忿怒、迷饮食、迷色、懈惰于善等七罪,每罪并在解说之后,列举圣师的言论以及先圣先贤修德的故事,王徵自友人处获赠一部,阅后深受感动,甚至“日取《七克》置床头展玩”。王徵赴京会试落第,但却得亲炙庞氏,并与他时相过从,习学天主教“畏天爱人”之理,王氏教名为斐理伯。

王徵,已受洗奉教,故他在中进士之后,随即致书家人,戒勿为其娶妾,称“今日登第,皆天主之赐,敢以天主所赐者而反获罪于天主乎?”由于他参加会试十次始博得一第,且又发生在其受洗后不久,因此,王徵深信自己的登科乃归功于天主的默佑,授直隶广平府推官。稍后,举家均同往,其妻尚氏虽曾育有多男,却均以出痘殇,仅二女存,王徵在“妻女跽恳,弟侄环泣,父命严谕”的情形下,心意松动,遂在不公开的情形下,娶入年仅十五的申氏为妾,希望能生子以延续香火。

王徵的继母过世,丁忧归里的王徵邀金尼阁至三原一带开教,居留近半载,并为其家人付洗。由于娶妾一直是被在华天主教视为重罪,王徵自觉罪孽深重,乃数请金氏等神父为其解罪,但均不获允,且谓其曰:“非去犯罪之端,罪难解也!”王徵于是痛自追悔,立意嫁妾以赎罪,但尚氏则力加挽留,而申氏也痛哭几殒,声言愿进教守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无法。

王徵之父病卒,王徵乞同年好友郑鄤为其父母撰墓志铭,他在《为父求墓志状稿》一文中,称已过继大弟徽之次子永春为嗣,王徵或以此法摆脱绝嗣的压力。王徵稍后又过继季弟彻之三子永顺为嗣,此故,他在分家所写之《析箸文簿自叙琐言》一文中,即称己写有嗣书两纸,要二子各自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