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火炮专家——孙元化(1 / 2)

 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川沙县高桥镇人,西洋火炮专家。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进兵部职方主事,为职方郎中,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因叛将孔有德攻陷登州,后孔有德在登州携带大量红夷火炮和炮手渡海投降后金,使后金有了火器攻城能力,孙元化因此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孙元化,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有子3人,父亲孙继统,致力于诗作不愿为官,后迁居嘉定。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天资异敏,好奇略,曾到徐光启学馆受业,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

因恩师徐光启接触到西洋教士和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遂使嘉定成为中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孙主其事。后经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助袁崇焕守宁远,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号称20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11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由于奸人魏忠贤专权,袁崇焕被迫引退,孙元化也被罢官回乡。

崇祯接位,诛杀魏忠贤,袁崇焕复出,点名要孙元化襄赞辽省军务。金兵直犯北京,多疑的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孙元化在关内关外隔绝的困境中,团结将士,借助西洋大炮,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

孙元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明廷未采纳其正确主张。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加山东按察副使,兵部尚书梁廷栋破格荐用孙元化升登、莱二州巡抚。孙元化在登州网罗西学英才,大胆募用西士,组建一支有27名欧人的外籍军团,使登州成为“东陲之西学堡垒”。后袁崇焕杀毛文龙,皮岛旧将哗变,登莱巡抚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